直到陈友谅的座船驶离岸边,向太平进发之际,张定边才率着剩下的亲兵卫队上了一艘战船,在康泰水军的掩护之下,匆匆向太平方向撤退。
康泰不愧是陈友谅的水军统帅,即使在自己后撤的不利局面下,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战斗队形,后面朱虎率领的水军也没讨到什么便宜。
朱虎与占领采石矶的常遇春、冯国胜一合计,虽然张德胜战死,还是应该继续水陆并进,向太平进发,争取一举拿下太平。
在采石矶稍作整顿之后,常遇春、冯国胜继续率兵突袭太平,朱虎则率水军呼应。
张德胜战死的消息和攻占采石矶的消息,一并在军情中向朱元璋报告。
陈友谅的水军到了太平,料想着朱元璋的追兵还会继续追过来。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在采石矶狼狈逃命的情况,这次陈友谅压根儿就没有上岸,他就待在船上。美其名曰是:亲临水军一线指挥作战。其实就是随时做好向安庆、池州方向逃跑的准备。
随船从采石矶逃回来的汉军步军,当然是上岸进入了太平城,加强太平城的防御。但这股加强太平城防御的汉军步军并没有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是起了不少负作用。
因为这些步军一入城,就向太平城内的原守军描述了采石矶溃败的惨状。本来采石矶之战只能算是一场普通的败仗,但按照“三人成虎”的原理,采石矶之战就被描述成了汉军的彻底溃败。
在这些传递负能量的士兵口中,朱元璋的追兵似乎个个都是如狼似虎、天神下凡。遇上这些如狼似虎的追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跑。
也正是因为如此,汉军的太平守军也是未战先怯了三分。
如果陈友谅此战之后要分析太平失守的经验教训,控制舆情、弘扬正能量、ns负能量似乎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也正是由于这种怯战心理的持续发酵,当常遇春、冯国胜率领的追兵兵临太平城下之时,太平城内的汉军就慌了。
常遇春、冯国胜刚刚组织了一点稍有规模的攻城战,太平城内的步军就又跟采石矶的步军一样,纷纷往泊在江边的水军战船上溃逃。
陈友谅一看这个阵势,太平城肯定是守不住了。罢了,还是先退回安庆再说吧。
在张定边、王厚义的亲自指挥下,陈友谅的座船在数十艘战船的护送下向安庆方向驶去。康泰则在后面组织水军断后,一并收容太平城内溃逃出来的步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