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徐达、常遇春这两大王牌,外加刘伯温这等能言善辩之士都无法说服朱元璋,让其放弃进攻庐州的计划,其他人还能怎么样?
三月底,朱元璋的部队打响了进攻庐州的战役。
当这个消息于四月初传到江州的陈友谅耳中的时候,陈友谅终于是开心地笑了。他等了许久的机会,终于是来了。
早在朱元璋驰援安丰之际,陈友谅麾下诸将就建议他立即进攻洪都。
陈友谅表现得很淡定,他让诸将稍安勿躁,立即做好进攻洪都的一切准备。至于何时进攻洪都,只待他一声令下。
因为陈友谅心中很清楚,朱元璋救援安丰之战,必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不论救援安丰成功,还是失败,张士诚的大军都不可能在安丰立足。
陈友谅必须要让朱元璋与张士诚处于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之际,他再出手直取洪都。他要让朱元璋想分身来援洪都,都没有这个机会。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陈友谅当初预料的一样,张士诚的部队攻破安丰之后,只是抢掠一番,便迅速退出安丰。双方的部队几乎没有形成大规模地作战。
双方都未伤元气,他陈友谅怎么可能从容地进攻洪都呢?
现在,朱元璋兵发庐州,对于陈友谅来说,那是个天赐良机。
庐州城池坚固,张士诚有重兵把守,怎么会轻言放弃?而朱元璋一旦兵发庐州,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可能打个两、三天,一看攻不下就撤退。那样的话,他朱元璋的面子又往哪里放?
也就是说,这场庐州战役不论谁胜谁败,朱元璋都是不可能速战速决的。
陈友谅当机立断,让诸将迅速整顿兵马,立即杀向洪都。
这一次,陈友谅几乎是以举国之力,意图要拿下洪都。水陆大军齐发,号称六十万大军。
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几十万水陆大军,将洪都是围了个水泄不通。
而此时,朱文正的洪都城内有多少守军呢?
只有两万多人,不足三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