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是立即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开始休整。
第二天天明,我替罗仁取出了箭头。好在是穿了拉丝软甲,箭枝射入体内不算深,也没伤着要害,休息个半年,肯定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了。
至于陈维林他们,我也是一一替他们处理了身上的伤口。好在都是些皮外伤,没有很严重的问题。
也就是在七月十九日这一天,洪都城外的汉军几乎都撤完了。洪都之围就此而解,历时近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终于划上了句号。朱元璋的大都督、亲侄子朱文正就此写下了人生最精彩的一笔。
经此一战,朱文正声名大振,洪都保卫战也成了后世无数军事专家及军事爱好者研究防御作战的一个经典案例。
那陈友谅撤去了围攻洪都的大军,干什么去了呢?
自然是去鄱阳湖上找朱元璋的大军决战去了。
陈友谅围攻洪都未果,自然是心有不甘。听说朱元璋带着大军到鄱阳湖上来找茬儿了,陈友谅哪里还管得了洪都这档子事儿。
陈友谅心想,这朱元璋也太狂妄了。城池坚固的洪都,我们是没有攻下来。但是,这厮竟然狂妄到水上来和我一决高下,这次定要砍下朱元璋这厮的狗头,去鄱阳湖喂鱼。
洪都保卫战战火刚熄,一场更大规模的鄱阳湖之战马上就拉开了帷幕。
七月二十日,汉军水师与朱元璋的水师先锋在鄱阳湖西南部的康郎山一带相遇。双方都很谨慎,并未立即发起攻击,而是警惕地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就好像两个绝世高手决斗一般,都是不轻易出招,一旦出招,必定是极其厉害的杀招。
陈友谅看着朱元璋的水军,内心还是十分激动的。因为朱元璋的水军与自己的水军比起来,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自己的战舰在朱元璋的战舰面前,就像是一个个“巨无霸”,而且自己的战舰数量也比朱元璋的多得多。这水战就是不靠打,光靠用战舰去撞,自己都是稳操胜券。。。。。。
而对面的朱元璋此时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方的战舰又高又大,与对方的水军交战,自己的士兵都得仰视,首先在这底气上就输了对方一筹。
虽然自己处于下风,但朱元璋不是一个轻易就会服输的人,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他真诚地听取了各将领的意见。
众将领的意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一是敌方战舰船体巨大,这是他们的一个优势,同时也是他们的一个劣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