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网 > 其它另类 > > 第 16 章

第 16 章(第1页/共2页)

次日清晨,二人几乎同时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褪去昨日舟车劳顿的疲累,于柯显得精神十足。

出门后,他们将行李箱安放至后备箱,于柯从不远处的商店里买了一块黑色的针织纱巾,并为吴同批上。脑袋被纱巾包裹住的吴同再也感受不到寒风吹拂脸颊,她开心地笑着,那笑容如同于柯内心升起的暖阳。

抵达居里寺的时候,寒风呼啸不停。山头数根长绳交错相间,被缝在长绳上的经幡在空中拍打着。吴同一路紧紧地挽着于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在即将走到天葬台的小路上,他们听到了身后传来机动马达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是有人骑着摩托车朝着他们驶来,跟在后面的,除了另一辆摩托车之外,还有一台三轮车,三轮车的后箱上,载着一个用布包裹着的物体。通过包裹的形态来看,可以猜测是一具遗体。见状的二人侧身让道,吴同的手臂紧紧地挽住于柯,脑袋使劲地顶着于柯的肩膀。他们知道,天葬仪式就要开始了。待车辆走远后,于柯轻轻掀开纱巾问道:“你现在还想去吗?”吴同紧咬着牙,犹豫地跺了两下脚跟,又拉下纱巾答复:“走吧,来都来了。”

在天葬台不远处正好有一处小坡,二人紧紧地搂在一起,凛冽的狂风将纱巾与风衣吹得拂拂作响。

约莫十分钟左右的开幕工作之后,天葬台的四周已经站了一些其他的旅客。可以清楚地看见,几个看起来德高望重的喇嘛将逝者从车上抬了下来,安放在白色的石岩上,随即拿出仪式所用到的器具。一切就绪后,天葬师口中便念念有词,开始诵经。突然,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秃鹫,便先后围了过来。其中一名喇嘛,站在了一群秃鹫前方,虔诚祷告。其余的喇嘛,站在逝者遗体前,向周围念诵曼特罗的同时并点燃了熏香。

祷告结束之后,在场的喇嘛们开始用专门的器具,将逝者的遗体分割成块。分割成块后,便纷纷让开,这时周围的秃鹫便心领神会似的一拥而上,争相叼食,场面似千军万马一片混战,又似大江的波涛般汹涌翻滚。而在肉被秃鹫吃光,只剩下骨头时,喇嘛们就会把骨头再捣碎并拌以糌粑,这时秃鹫便又会重新围过来。人们站在旁边,只能看到争食的秃鹫,却看不到逝者的任何痕迹,直到秃鹫陆续飞离而去,直到地上什么也没有剩下。一场天葬仪式就此结束,众僧人双手合十,闭目念经。而这时也鲜有几名波澜不惊的旅客也跟着双手合十,低头默哀。于柯没有想到的是,身边的吴同松开自己的手臂,也跟着双手合十,沉默地低着头。

在去往下一站的途中,吴同倚着脑袋看窗外成群结队的牛羊,看村民焚烧的枯木杂草卷起的浓浓青烟,看远方朦胧的山头间一座座简陋的木屋。她摘下头上的纱巾,感慨地开口念到:“在寒冷的高原上,很少有树,人们不可能像其他地方一样为逝者制作棺木,而生态脆弱的草原又是藏族人和牛羊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舍不得破坏一方草地去埋葬逝者,于是便希望逝者的离开,可以不对后人造成任何生存上的影响。藏族人有自己的信仰,佛家的经书里记录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故事,这样的典故也给了信佛的藏族人民启发。佛家认为,灵魂和躯体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藏传佛教教导人们在灵魂升往极乐后,与其遗留世间,不如施与众生。于是为了效仿佛祖,人们便把自己的皮囊奉献给高原上的鹰鹫,这既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最后一次呵护,也是自己在这个世间最后的施舍。”

于柯认真地开着车,同时认真地听着吴同的每一句话。

吴同又说到:“对啊,既然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归于尘土,那为什么不能以更加慈悲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呢?我们人类一生都在破坏生态环境,为什么不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救赎自己一次呢?于柯啊!假如我以后比你先离开人世,你可以将我天葬吗?我想和自由的秃鹫迎风而去,我也想救赎自己,救赎自己的灵魂,”

于柯认真地点点头,再回头望向吴同时,发现她已经睡着了。

在接下来的路途中,他们将经过雅江,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最后到达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在即将进入天路十八弯的时候,于柯将车停靠在路边,下车观赏剪子弯山的全貌。在于柯拉上手刹的时候,吴同正好醒了,她们一起站在山峰的高处,俯瞰着天路十八弯,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于柯从身后将瘦小的吴同包裹在羽绒服中,下巴轻轻地倚在她脑袋上,二人目光一致,感受时间的凝固。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非凡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ff.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