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中国古代军队的披甲率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P>
因为中国古代的军队较多的原因,还有影视剧的影响,所以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披甲率极低。</P>
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正规部队的披甲率并不低。</P>
陈望还在曹文诏麾下听差的时候,军中便是人手一套盔甲。</P>
他们这些家丁,精锐家丁清一色的水磨明甲明盔,次一点的也是穿的布面铁甲,内里还有锁子甲。</P>
到队一级的军校基本上都有全套的铁甲,防护能力都不会太差。</P>
但是普通的军士,便没有什么保障。</P>
棉甲和布面铁甲的拥有量大概是一半一半。</P>
棉甲大多质量相差不多,但是穿戴布面铁甲的却是相差甚远,主要是看留存的甲叶多少。</P>
布面铁甲这样的暗甲,在外最不容易被看出来,自然是偷工减料的重灾区。</P>
大部分的营镇都是这样的情况。</P>
明朝的中后期,哪怕是武备松弛,贪腐严重,但是披甲率仍然不低。</P>
在九边重镇,大部分镇下营兵,其中的战兵基本可以保证人手一套甲胄。</P>
当然,这只是仅限于战兵,辅兵们能有多少的盔甲,就看自己的营将有多大的本事了。</P>
而且除去精锐部队之外,普通的战兵能够拿到的甲胄,质量和防护就没有什么太多的保障了。</P>
最后让李岩拥有上万甲士的原因,还是在郑州之战击败了河南军的主力。</P>
河南军溃遗留而下的大量武备,以及大量投降的兵丁,使得万民军的实力得到了井喷的爆发。</P>
万民军,早已经是今非昔比。</P>
李岩的目光从前方大量甲士组成军阵之上一扫而过,心中稍安。</P>
不过很快,这一份安定便被迅速的打破。</P>
远方,进攻开封城的部队正被明军的骑兵驱赶着倒卷而来。</P>
进攻的部队已经崩溃,凄厉而又绝望哭嚎声萦绕在李岩的耳畔。</P>
那隆隆的马蹄声犹如暴涨的河水一般响亮。</P>
李岩面部表情,眼神保持着漠然,眼眸之中并没有丝毫的不忍。</P>
他的目光始终的都放在远方那面正在逐渐靠拢的火红色大纛之上。</P>
除去红娘子外,李岩自始自终都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实话。</P>
当初在开封城外,他跟李际遇还有麾下一众将领说的,只是拿开封城当作一个巨大的练兵场。</P>
但是实际上,李岩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放弃攻下开封城的机会。</P>
高名衡没有放任从郑州一路奔逃而来的溃兵入城,其实并没有做错。</P>
因为李岩确实在那些溃兵之中安插了许多的内应。</P>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岩才能够得到,就在昨日深夜之时,有人偷偷的从开封南城离开,进入了祥符县内明军的军营之中。</P>
围城日久,明军到底还是按耐不住。</P>
通过内应的探查和祥符明军的异动,李岩很快便推测出来了大概的情况。</P>
陈望似乎打算调动高谦北上,里应外合,主动出击,以打断攻城的进度。</P>
而后在说出了这个推测之后,宋献策主动请缨前去劝降,便有了之后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