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春天的万物复苏,夏日的浓烈重彩,秋日的金黄灿烂,但眼前的景象依然让陈登心旷神怡。</P>
果然大丈夫当居广阔天地,岂能久久郁于门扉之下。</P>
其实陈登今日的行止,落在他后面的众将们眼中,是很不寻常的。</P>
看来主公今天真的有什么高兴的大事,不然不会这样感情外露,颇有点失态的。</P>
是的,陈登今日的确收到了两件喜事。</P>
这第一件事就是在今日一大早,何太后就将陈登喊了过去,并将前汉时期传承下来的国之重宝,赤帝子剑,赐予给了陈登。</P>
这把赤帝子剑,陈登此前只是听闻过,却从来没有见过。</P>
据说当年高祖皇帝就是凭借这把宝剑斩杀了白蛇的,所以自我汉肇基后,这把宝剑就一直被供奉在太庙,作为汉家最重要的宝物而传承。</P>
此时,何太后将这等社稷重器赐给他陈登,其意味自然不言而喻。</P>
而第二喜讯就是南方的孙坚终于决定加入了陈登所代表的残余汉庭,不仅派了兵力前来支持,还派遣了一支使团,准备过江到下邳拜见何太后。</P>
有了南方最大的势力的支持,陈登这里的汉室流亡政权才有了几分底气。</P>
在帝国,包括朝庭那些流亡的公卿眼里,南方是一个不毛之地,几是茹毛饮血之人。</P>
那何太后之所以在长江边上止步,未尝没有这个原因在。</P>
谁都知道,到了南方后,那些烟瘴下,是没几天日子好活的。</P>
但陈登作为荔浦的土生人,就在长江边上,他比那些人更明白,此时的南方早已经不是前汉时期的样子了。</P>
对帝国来说,所谓的南方就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长期以来,这里都属于文明世界的边缘地带。</P>
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南方过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必要性,且在莽莽森林中开辟田地和建立灌溉系统,这对于一个初生文明的难度太大了。</P>
虽然那后面南方陆续出现过如楚、吴、越等能和中原抗衡的大国,但这些国家更多的是和中原互动的结果,其本身在南方的开发程度并不宜高估。</P>
实际上,直到在战果后期,扬州所在的江东的确在土地肥沃的程度上仍然被视为下下,甚至很早就作为楚国熟地的锦州,也只是得了一个下中的评价。</P>
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还是将楚越的确描述为:</P>
“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执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P>
也就是说当时的南方依旧还是依赖于渔猎采集,这些方式所获得的产品大多只能果腹保暖,不能像谷物一样积累成财富。</P>
而且这些食物也很有问题,多数江淮以南的人都会早夭。</P>
可以说这样的看法,在当时的帝国精英们中是非常普遍的。</P>
南方,狗都不去。</P>
但随着新莽时期中原大乱,越来越多的中原人南下中原,同时因为南方地方豪族的崛起,他们也开始重视江东地区的水利设施。</P>
随着人力的流入,技术的增强,地方豪族势力的崛起,整个南方获得了空前的大开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