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旨,命通政使余熂调任吏部尚书,高大人就任礼部尚书,工部尚书人选搁置再议。”</P>
茹太素话音落下,陈敬和高信两人皆是惊疑,随即脸色各异。</P>
陈敬脸色一沉,大失所望,而高信则是面露狂喜。</P>
“哈哈,陛下英明啊,哦,当然也要多谢李大人的提点!”</P>
高信忍不住笑出了声,同时也没忘了拱手向李伟道了声谢,不过他虽然表面上依旧恭敬,但明显没了之前的谄媚之色。</P>
如今他升任尚书,而李伟依旧是个侍郎,身份地位变了,态度自然也不一样了。</P>
“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啊!”</P>
陈敬脸色难看的抱怨道,看向李伟的目光也隐含埋怨,他觉得就是李伟在此事上不积极,才导致的这个结果。</P>
李伟将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微微一叹,墙头草就是墙头草,不能指望他们能有多么忠心,他们得了利也不会真心感激,而没得利的,反倒是会心生埋怨。</P>
此时他突然有些感谢朱元璋的这种安排,让他有机会轻易看清了这些墙头草的真面目。</P>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李伟长吸了口气,悠悠的出声,将薛祥的这句话转赠给了他们。</P>
陈敬和高信两人不禁一愣,微微有些尴尬。</P>
而茹太素却是再次诧异的看了李伟一眼,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心道这位李大人除了嘴巴贱了点,倒也没有他以前想的那般不堪!</P>
李伟端茶送客,陈敬虽然依旧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忍了下来,跟高信一起拱手告退。茹太素也没再多留,紧随其后告辞离开。</P>
朱元璋的这番操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一众大臣摸不着头脑。</P>
你说他是偏向李伟吧,是有些偏向,毕竟礼部确实用了投靠李伟的高信,但是最重要的吏部他又没有用陈敬,而且李伟自己也没能成功升任。</P>
而要说李伟失宠了吧,也不一定,毕竟陛下已经表明过态度了,想让他升任工部尚书,只是被群臣阻拦了而已。</P>
不过按照群臣对当今这位陛下的了解,如果他真坚持要把李伟升上来的话,恐怕群臣万人一心也拦不住,但现在的事实却是真的拉住了,这不禁让他们有些难以置信。</P>
但不管怎么样,事实摆在眼前,这是跟李党的斗争中一次难得的胜利。</P>
朝议结束后,张宗艺和赵本等人都是心情大好,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李伟高升,至于尚书的位置最终给谁,那都无所谓,天下文人是一家,只要不是李党奸佞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