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军事、赋役、财经、农田、水利、学校文化、典章制度等等,并根据当时接触到的许多现实问题,表达了编者的政治主张。</P>
陈子龙等人编辑此书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P>
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不务实际的坏风气。</P>
它是一部“从历史实际出发,总结了明朝两百几十年统治经验,企图从中得出教训,用以改变当前现实、经世致用之书。</P>
这部书的编辑出版,对当时的文风、学风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经世实用之学,也起了先行的作用”。</P>
继后,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着《农政全书》。</P>
编辑《皇明经世文编》和整理《农政全书》,是陈子龙一生中在经世实用方面两项最主要的贡献。</P>
此后,陈子龙曾一度欲绝仕宦,在家广其宅,示无志四方。</P>
然而,面对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燎原之势和清军的步步进逼,为挽救明朝国运,最终还是放弃个人打算。</P>
于崇祯十三年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开始兼代理诸暨知县。</P>
在官之日,由于他的辖区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他刚柔并用,剿抚兼施。</P>
一边力行保甲,设互首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动,一边亲司赈事,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几万人。</P>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P>
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溃败,陈子龙正准备北上时,听到崇祯死讯。</P>
不久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监国,不久后称帝,陈子龙在黄道周的推荐下,以崇祯时授的兵科给事中职务在弘光朝廷任职。</P>
兵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但是可以直议国防要务,陈子龙在朝50多天,上书30多次,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建议。</P>
但是弘光帝沉溺酒色,无心复国,只求偏安,陈子龙对朝政失望之极,同时由于直言触犯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因此借故辞职回乡。</P>
后来陈子龙举兵反抗建奴被捕,在押往南京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守者不备,突然投水,捞起时已经气绝。</P>
陈子龙死后并未得到安宁,建奴残暴地将其凌迟斩首,弃尸水中,时年四十岁。</P>
回忆一下历史上的陈子龙,朱慈烺不再犹豫,决定提拔陈子龙为大明新一任工部尚书。</P>
这样,李岩成为历史上最没有资历的内阁阁臣,而陈子龙变成大明历史上资历最浅的六部尚书之一。</P>
这种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除了朱慈烺可能无人敢做,要知道一个是阁臣,另外一个乃是工部尚书。</P>
如果朱慈烺没有在监国时大开杀戒,把那些只会口嗨的文官御史几乎杀光,等在朝堂上官宣任命时,他同样会被口水淹没……</P>
左都御史位置暂时也空缺,朱慈烺决定让清廉的大儒黄道周试试,可是他又担心黄道周喷他。</P>
考虑半天,最终还是决定用黄道周,又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果黄道周不配合经常喷他,朱慈烺再让他下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