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很快封住了下山的道路,众人只好往山上逃!
杨与柳掉队了!
怎么也找不到上山的路了!
杨与柳被困于一个几乎是绝境的小山洞里!
小山洞是生在悬岩边上的。
三面是山洪,一面是万丈深渊!
雨,还在继续下。
食物很快地吃完了。
幸亏还有水!
同外界唯一的联系是柳的手机。但电池很快地完了。柳拨了撥110斳报警后,手机再也没有声音了。
杨与柳的传呼倒还有电池,但只见亲人朋友们的电话号码不时闪过,犹如一张长焦急的脸!这里没电话可回!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
当救援的人群发现杨与柳时,他俩相拥而卧,早已逝去多日了!
在现场,找到两本手写的诗集,两支已无水的钢笔!
天!
这两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还在不停地写诗,直到笔无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杨柳青诗社全体同仁悲痛欲绝,为他俩在文化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文联主任宣布:杨柳青诗社刊物将出一期专刊,专发杨与柳在死亡前的遗诗,并且请青青为每首诗书写诗名!还郑重宣布:诗社全体同仁将捐资抚养小杨絮,直到长大成人!
对于杨与柳的死,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不游出去!
据熟悉他们的朋友称:杨与柳皆是游泳高手!
也有人说,山洪又不是死水,太危险,游泳高手也是死路一条!
但作为杨的诗友,我猜测:由于太爱柳了,而又限于世俗而得不到她,于是借机一同殉情了!
不求同生,只求同死!
这,值得吗?我无话可说!
青青
死者留给生者的:除了暂时的悲痛外,另外便是亲人思想里永恒的记忆了!
杨与柳的死留给青青的却不止这些。
青青没有再嫁,她一心一意挣钱养育小杨絮!
尽管收入不是很稳定,因为纺织企业这几年都吃不饱饿不死,但青青拒绝接受杨柳青诗社同仁们的捐款。青青说他们也非高收入者,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好意我领了,钱你们收回去!
再说人们在整理柳的遗物时发现了她生前早已草拟好的遗嘱。
主要内容是:一,乡下古屋归远房老舅所有;二,所有书籍捐给杨柳青诗社;三,所有知识产权(诗歌版权,服装设计图纸版权等)归小杨絮所有;四,柳韵制衣坊经营权归柳的大徒弟所有,产权归青青所有,但不得将产品售给日本人;五,其他未尽事宜委托文联主任处理。
好精明的女人啊!
柳早为自己的身后事作了安排,她还怕遗嘱有问题,并且早作了法律公证!
柳的赠送,使青青的日子大为改观,柳的大徒弟每年一次性向青青交纳一笔数目不少的管理费!
青青也终于接受杨柳青诗社同仁们的请求,将杨与柳并排相葬!
为了排谴失夫之痛,青青又重新拜师学习书法,市书法家协会会长欣然收下这位颇有传奇性的学生。
几年后,由杨柳青诗社选编,青青亲笔书写的钢笔字帖〈〈杨柳青青〉〉出版了,书中收录了杨与柳的大部分诗作。
我也得到了一本,青青亲笔签名赠送的!
我不经意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再选一个合适的伴侣呢?
青青说:这不是伴侣吗?她用手指了指那本书,神色异常安祥!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303)
出伏如何养生
1
防肺燥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此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蜂蜜等,这些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酸能敛阴,建议在饮食中配合一些酸性制品,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瓜类多属阴寒之品,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果类可以多吃,如梨、苹果等。
2
护好血管记住这5点
秋天后面就是冬天,冬天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是老年人最担心的事,秋天就开始注意保养好血管,就可能减少冬天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1.喝好两杯水
①睡前喝半杯:晚上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饮用适量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发生。
②晨起喝一杯:早晨起床后,身体开始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起床后可以小口喝杯温水,也可防止血栓发生。
2.适量吃香油
香油中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减少体内脂质的积累,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的效果,从而保护心脑血管。
3.每天两瓣蒜
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称。每天食用两瓣蒜,都有辅助降压、扩张血管、降糖甚至抵抗肿瘤的作用。
4.喝碗杂粮粥
每天喝碗杂粮粥有助保护血管。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大麦和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些物质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血胆固醇,保护血管。
5.快走6000步
进入秋季,气温降低,阳气开始收藏。适当运动可以振奋阳气,走路是最经济的运动,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能够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血管衰老和降低血脂。
3
防病防燥按揉这2个穴位多一点
1.太溪穴,太溪穴位于内踝间和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属水,可治疗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等秋燥的临床症状。
按揉方法:拇指屈曲放于穴位,按揉2分钟~3分钟,间隔5分钟再行按揉,一共按揉5分钟~10分钟,感觉发酸、发胀、发热为标准,一般每天可以按揉2次,以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2.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该穴主治大风、中风等疾病,为祛风要穴。
秋天早晚温差大,容易造成血压差不稳,按揉头颈部,可以减缓血压突增。当血压升高头晕时,除服药物外,还可以点揉或者按压风池穴大概5分钟~15分钟,可以增加药物的降压效果,缓解症状。
4
防秋乏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人体阳气开始收敛,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同时,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是阳气生长的开始,同时是保养阳气的关键时段,也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最好10点半就上床睡觉,特别是一定要在凌晨1点前入睡,否则会影响第二天的阳气的生成,不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5
防温差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
同时,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特别是颈部,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
6
出伏吃2样
1.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夏末初秋是鲜藕上市的季节。莲藕新鲜白嫩,含水量足、含糖量低而含铁量高,味道微甜鲜美。鲜藕生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熟吃能够养血补虚、开胃健脾。
最常见的做法:莲藕炖排骨汤,或凉拌、素炒皆可。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2.鸭肉,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止咳、养胃生津;鸭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可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
做法:煮鸭肉粥、清炖鸭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