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与死亡同谋,让命运为我独奏吧!”
这句歌词一出,向樾便不由得想到了「郁天」只身入局、为追求最大的成功概率不惜牺牲自己的那部分剧情。
从性格的奠定,到每一段「郁天」出场时的特写,以及不容易让人察觉的细节和「郁天」所表现出来各种情感,到最后全部收为一场盛大但安静的死亡,形成了巨大的闭环,从「郁天」出场的第一秒起,他的结局便已经被自己所决定。
作为「郁天」的扮演者,向樾在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角色后,便被其身上那无畏牺牲和不顾自我的精神所深深的震撼住了。
在演最后一幕之前向樾对伊致远导演说自己对于「郁天」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就是因为他对于这样绝对追求“善”的角色感到了些许压力。
《三字经》开篇点明人之初性本善,但人的善恶观却是在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完善的。
从生活的环境、再到周围人的影响,各种事物都会使人的善恶观产生偏向,而「郁天」从小父母双亡、在孤儿院时又受尽了欺负,摸爬滚打到了少年时期,在黑工厂里忍气吞声,好不容易有了正常的生活,上学时却还是会由于年纪过大从而被同学嘲笑,没有朋友。
这些年的经历将他塑造成了不爱说话、不喜交流的阴郁青年形象,没有人教过他什么东西,他却能凭借着“好人”二字坚定不移的选择自己的立场。
幼年或者少年时期的「郁天」或许连善恶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可能会对着那些欺负他的人想着自己决不能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好人”的概念在他的心里诞生了。
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了“善”而生的。
向樾会觉得有压力,是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将如此纯粹的角色演好。
《万重山》的剧情最后,主角团联合警方揭穿了连环杀人案的最终凶手,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最大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在人前和和气气、为本市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副市长。
位居高官,所有人都敬爱他,对他的赞扬铺天盖地的都是,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副市长和另外几位高官时,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绝对是证据出了问题。
可无论怎么自欺欺人,将所有的不可能因素排除后,剩下的再怎么不可能,那都是答案。
同样的,在副市长家中发现了大量的迷信物件,并且在隐秘的探索了一番后,调查局的人竟然发现副市长还会在每日的凌晨喝一杯活人的处子血。
明明有了名利、钱财,得到了各种美誉,副市长还在本市被牵扯入连环杀人案时出面说会尽全力支持警方的一切工作、请警方务必将凶手抓拿归案这类的话——没有人认为如此“善”的角色,会是最大的“恶人”。
联想一下,每次秘密行动时,凶手就好像是看穿了他们的动作似的,狡猾逃离现场,再加上警方的调查频频受阻,这种压力的来源却又飘忽,如果是副市长一手推动的,那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善”与“恶”的评判,是本剧最大的难点。
在塑造副市长这个角色时,每个人的剧本上都有一句伊致远导演的点评:“郁天以不被理解的恶开始,以纯粹的善结尾,副市长以所有人敬仰的善开始,以激烈的恶结尾,两个角色都很极端,这构成了全剧的最后一种冲突。”
「郁天」这个角色,在向樾这么多年的演戏生涯中,人设的独一无二,其分量不可言说。
向樾并不觉得他没有私心,不过,按照「郁天」的性格,他就算有私心,也会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这种类型的吧。
很荣幸的,向樾能够出演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