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藉我们受伤的心灵!”
群众的意志不可违背,一向抠门的周雨安不得已发了10块钱红包到数学系的微信群,消财免灾。
沈奇去哪儿了?
他回寝室了。
沈奇投论文用的邮箱绑定了手机,手机提示有新邮件,他在手机上大致浏览了一下,浙大的编辑再次来件,反馈了同行专家的意见。
回到寝室,打开笔记本电脑,沈奇仔细阅读编辑发来的新邮件。
“沈奇你好,关于你论文,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请见附件。”
“请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你的论文,完成后上传PDF及LaTeX文档到我刊投稿系统,请知悉。”
附件是份PDF文档,沈奇点开一看,就那么几句话,几个式子。
编辑肯定是懂数学的,作为专家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联络人,编辑将审稿人的意见转化为数学语言,反馈给作者。
“所以,过审了?”沈奇看完专家意见后,得出初步结论。
专家的意见篇幅很短,大意是说沈奇这篇论文99%的内容都没问题,剩下1%需要改善。
只有一点点的内容需要修订,意味着沈奇这篇论文基本上通过了同行专家评审环节。
沈奇并不知道专家审稿人是谁,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审稿人很有水平。
“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成分,但能挑出我论文里可对可错的小争议,这位专家值得尊敬。”沈奇立即操作电脑,对进行修正。
局部修订工作很快完成,从10月份起草到12月份定稿,历经两个月,沈奇终于出了版终稿。
将论文终稿上传的的投稿系统,沈奇心中一块石头基本落地,他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审稿人肯定是OK了,不会再挑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