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篇论文吧,也让沈奇受到了一定的启发,如果怀尔斯当年用椭圆曲线方法解决数论问题费马大定理是正向操作,那么两位MIT作者在这篇论文中使用了反向操作。
结论其实平平无奇,证明一类椭圆曲线的整数点而已。
沈奇感兴趣的是这种反向处理方法。
“我的评审意见请见附件,总体上没问题,可以过审。如果加以改进,加入群论,那么这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了……BSD猜想。”沈奇在邮件中跟《数学年刊》的主编交流。
主编:“奇,你的构思可以整理成一篇文章,发表在我们期刊上。”
沈奇:“这不能算是论文,最多只能算是一篇读后感,篇幅不会超过2页。”
主编:“你的读后感,也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沈奇很多年没往《数学年刊》或是其他数学期刊投稿了,他现在的做法是出版专著。
做科研其实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沈奇从来没有放弃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沈奇写篇读后感,也有著名的数学期刊收稿。
《数学年刊》主编约稿沈奇读后感的盛情难却,沈奇答应了,写就写吧,写两页读后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一个小时搞定了。
写完读后感,整理成论文格式,沈奇也不走什么投稿系统了,直接发到《数学年刊》主编的电子邮箱。
这篇读后感论文的作者只有沈奇一人,这种文章没法带别人一起飞,属于大佬专享待遇。
第二篇需要沈奇审核的论文来自PRL编辑部,是一篇凝聚态物理论文,六位作者人员构成复杂,有UCLA的,有东京大学的,还有英国帝国理工的,看来这是个跨国合作项目,跨了美、欧、亚三个大洲。其中通信作者来自UCLA,名字是Li-Li,好奇怪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