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良臣这个人,鲁锦也不认识......
不过元末这个年代,能有个如此有意义的正经名字,就已经不是一般人了。
更何况曹良臣还自带兵力加入,人又读过书,会写字算数,还会骑马射箭,懂得武艺,不论怎么看,都已经满足担任军官的资格。
鲁锦当即就将他任命为第四团的千户营长。
此人原历史上在安丰结寨自保,抵御阜阳方向的刘福通部红巾军,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元廷收编,派到了江南,曹良臣是在朱元璋渡江打下南京之后才投靠的。
这回不一样了,提前好几年被杨璟拉到了义军阵营,如今才22岁,和杨璟差不多大,正是敢打敢拼的年纪。
他在村中结寨自保,手下有三百多青壮,杨璟找到他后,又跟着杨璟沿途招募壮士,总共凑了七百多兵,再补充几十人,正好编一个战兵营。
第四个军官到位,鲁锦当即把庐州招的濮英,梁县来的吴复也叫了过来,正式赋予其第四团的番号。
杨璟为团指挥使,自领一个战兵营,濮英、吴复、曹良臣,各领一个战兵营,再编一个辅兵营,满编4250人,整编后立刻开始训练。
杨璟兴奋不已,鲁锦许诺给他的这个团指挥使终于落实了,但听到辅兵营还缺少一个军官,当即就向鲁锦推荐道。
“大帅,我还有个亲兄弟,名叫杨换,虽然年龄不大,但也还算机灵,能不能让他也来军中效力,来管这个辅兵营?”
“哦?”鲁锦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这才问道,“年龄不大是多大?读过书吗?”
杨璟立刻介绍道,“舍弟年方十四,也跟着在下读过不少书,掌管兵册粮草已能胜任,就是年龄小了些,于是才想让他在辅兵营历练。”
鲁锦闻言沉思了片刻,才说道。
“你既读过不少兵书,想来令弟学问也不差,管辅兵营有点大材小用,而且年龄也偏小。”
杨璟闻言顿时紧张起来,虽说举贤不避亲,但直接给亲兄弟要个营长,还是有点贪权的意味,关键是才14岁,的确有点小了。
就在杨璟以为没戏的时候,谁知鲁锦又是一个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