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写上太多的负面情绪,仅仅是一个讨论,就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闯红灯,哪怕是寻常时候,也只会被谴责两句,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现在,经过数日的祭奠,一些或许是真或许是假的危险,早已深入人心。
两者被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的印象。
潜在的印象,那是十分可怕的一种东西。
如果印象好,即使有一定负面的消息,也只会惯性的以为,那是在有人在抹黑,即使消息是实实在在的真消息,也只会被当成无中生有。
相反,印象坏,那就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了。即使是别人无中生有,却还是会被当成真的;哪怕做了什么好事,照样不会有人夸奖,只会当做这是在作秀。
接连几天,用小版块报道了一些事故,这已经给大众营造了一种危险的印象。
现在,来了一个可以一起议论的报道,直接就这潜意识里产生的印象,给引了出来。
当然了,有人谴责,却也有人说话。
一些行动不变的人士,在享受到这个模式的便利之后,已经有些离不开这个模式了。
所以,他们还是十分中肯的选择了为这个模式说好话。
只是在和人辩驳的时候,他们总会在后面补上一句,安全第一。
这样一来,即使他们不是在斥责这个模式,却也没有帮到太大的忙。
毕竟,更多的人,都是在指责这个模式。
自古,在商业,就有着一句堪称经商宝典的警语,只要想开门做生意,而且想要赚钱,那就必须按着这句话去做,那就是,顾客是上帝。
“上帝”心中生出了不好的印象,那可决计不是什么好事。
也就是第一天有关的销售材料送上来,苏云就从上面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的地方。
整个订单量,足足下降了三成有余。
虽说化妆品并不是短期消耗品,但在一定的人口基数下,每天总会卖出一定的量。
如果有所浮动,那也会有一定的限度,不会像现在这般,一跌,就直接跌了三成。
结合着今天看到的报道,苏云也已经知晓发生了什么。
只可惜,这只是自发性的一种议论,从而导致了消费者的直发抵制,苏云即使想做些什么,但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不过,什么事情都不做,这种事情,苏云照样不会做。
在看到事情之后,他就开始思考起应对的策略。
这模式,只是他独自一人开发的,虽说初衷是为了帮助史密斯开拓市场,而且,在过程中也借用了不少史密斯集团的人力物力,但整个模式,依旧是他独立开发出来的。
并不是双方合作的产物,现在他遇上难题,即使想要找史密斯集团的人帮一下手,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或许对方愿意伸出援手,但苏云并不想借助他们的力量。
毕竟,分得细致些,各自根本没有什么干系,请他们帮忙,于情于理,都讲不过去。
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苏云并没有一丝气馁,既然他可以开发出一个让许多人行动的新模式,他就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靠着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都不用细想,苏云就知道,要往哪个方面走。
报纸上的东西,苏云并不否认,有一部分是真实的。
正因为这些东西是真实的,他才会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然的话,只要揭穿虚假的话语,就可以挽回一切。
但这些事情是真实的,他也无能为力,在短时间内就把声誉给扳回来。
只有把一切都给真真正正的做好,那才能让别人的印象改观,进而挽回一切。
如果一味的想着辩驳,却不把这些已经暴露出来的弊病给解决清楚,那即使可以解决这一次的危机,却也无法保证,下一次出现这种事情,还能够靠着言语,而不用拿出实际行动,就能解决。
攘外安内,内部要做好,外部苏云并不准备耗太多的心力,但依旧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他这里把一切弊病解决,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这么长的时间,直接放任舆论发展,恐怕等到他把一切都改善完,这模式在苏云手上也就宣告报废了。
所以,第一时间,他就放出声明,会以最快的速度,对所有送货人员进行一次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