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胜北来到邺城才知道,北齐朝堂并不像是情报上列出的名单那么简单。
武成帝高湛之末,由娄太后之侄、司空娄定远、尚书令赵彦深、尚书右仆射和士开、尚书左仆射元文遥、中书监唐邕、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度支尚书胡长粲八人同受顾命,共掌朝政。
时号八贵。
本来还有一个赵郡王高睿,为高欢亲侄,却在与和士开的斗争中失败,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拉而杀之,时年三十六。
当时大雾三日,朝野冤惜之。
历经几场带着血腥味的斗争,娄定远出任瀛洲刺史,元文遥出任西兖州刺史,胡长粲出任赵州刺史,被排斥出了中枢。
高欢为丞相时,相府下设外兵曹和骑兵曹,分别由唐邕、白建二人掌管。
北齐立国之后,此二曹不废,改为省,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并列。
唐邕执掌军机,以典执兵马致位卿相。
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不涉文史,别总武任。
所以朝廷政务主要为赵彦深、和士开二人把持。
右丞相斛律光、左丞相段韶则是超然其上,不管细务,负责裁决军国大事。
此时两人都不在邺城,出征在外。
任城王高湝在武成帝高湛之世,常令镇守晋阳,总并省事,如今出为冀州刺史。
华山王高凝为齐州刺史,这位藩王的妃子王氏与苍头通奸,据说高凝知道而不能限禁。
之后事发,王氏赐死,高凝也挨了一百杖。
其愚如此,诸王中最为孱弱。
冯翊王高润为定州刺史,就是那位郑大车的儿子了。
据说高润姿仪甚美,年十四、五,母郑妃与之同寝,有秽杂之声……
这三位宗亲的名位虽然尊贵,如今都是外官,并无朝政决策之权,找他们也没用。
大司马、琅琊王高俨和大将军、南阳王高绰和齐主年龄相当,年少不知政事,也不是适合交流的对象。
侯胜北得感谢荀法尚之前做的梳理,知道应该重点和哪些人交往,如何打交道。
范围一下子收窄到了以下六七人,尤以赵彦深、和士开为主。
司徒、广宁王高孝珩。
太尉、兰陵王高长恭。
司空赵彦深。
录尚书事和士开。
尚书令徐之才。
左仆射唐邕。
右仆射冯子琮。
侯胜北和荀法尚并未着急地登门拜访这些人,傅縡向鸿胪寺递上国书之后,就是收集各种信息,拓展人脉的时间。
袁奭,字符明,陈郡人,父君方。
他是袁敬之侄,袁枢、袁宪的从兄弟。萧庄时以侍中奉使贡,如今担任琅邪王高俨的大将军咨议。
荀仲举,字士高,颍川人,世江南。仕梁为南沙令,从萧明于寒山被执,现除符玺郎。
奉上来自南方亲友们的问候,袁奭介绍了阳夏袁氏的另外一支。
袁聿修,字叔德,北魏中书令袁翻之子。
袁聿修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赵彦深被沙汰黜退之时,门生杂草,袁聿修犹以故旧情深,存问来往,赵彦深感铭于心。
如今赵彦深出任显位,冯子综迁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一职由袁聿修递补。
时论袁聿修虽然人才无愧,亦由赵所接引,方得此职。
侯胜北又一次地体会到这些世家大姓的势力之庞大。
就像一棵大树的根,深埋地下不为人知,然而掀开一看,覆盖广阔,绵延不断。
-----------------
使团逐一拜访北齐朝中大员。
赵彦深学识精深,本为开国功臣司马子如贱客,供书写之用。
受到司马子如举荐,征补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文翰多出其手,称为敏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