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干的!
他拿着合同,去找当地的炼钢厂,又是请吃饭,又是送礼,就是希望对方能够给个定金,或是签一份采买合同。
他再好用这份合作,去批发市场或厂商拿准备物资。
他里里外外忙活了十来天,对方吃也吃了,拿也拿了,最后却给出一个‘不行’的结果。
他一个没根基没背景的农民,突然拿着一份意向合同找上来,谁知道真假?
说不定就是来骗定金的。
钢铁厂那边没指望了,他又去批发市场、食品厂奔走。
还是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他无权无势,连个像样的担保人都没有,谁会冒险扶贫?
穆长海趁兴而回,败兴而归。
眼看没剩下多少时间了,他只能用上次倒腾出来的两千多块钱,拿了一点货再次北上。
生意做不成,总得当面回复对方一声。
这些事穆长海没讲,元潇潇都是在采访稿上看到的。
两三杯酒下肚,穆长海一声叹息,抹了一把脸,揶揄道:“你这做生意的老练程度,可不像个新手。在火车上,你说是第一次来做倒爷,当时我还信了。现在才知道被你骗了!”
元潇潇眨巴着大眼,一脸无辜:“我哪有骗你,虽然做生意我不是第一次,但做倒爷绝对是。”
元潇潇用可乐和他碰了一个杯,说:“我家以前也挺穷的,穷得都快饿死了,只能出来折腾。”
于是,元潇潇就把自己如何从一个卤肉配方,在公园里摆小摊,做到拥有几家电器铺,一个批发供应商的事,大致说了。
穆长海听完,惊呆了。
他吃惊的看着元潇潇:“从一无所有,做到今天,你真的只用了半年?”
元潇潇实诚道:“也不止半年,我从今年四月底就开始做了。不过也不全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碰上了贵人。”比如商行舟,比如李发,比如林野。
穆长海却摇了摇头,并不赞同元潇潇的说法。
如果不是她自己有本事、有野心、有能力、敢拼搏,有再大的助力,也不可能一步步稳扎稳打走到今天的。
更重要的是,她还没买十七岁。
竟然已经这么沉稳。
换成自己,早不知姓什名谁!
已经能坐着数钱,就不会辛苦的跑到黑珲来打拼。
就如他自己,当初去莫斯科博一把,不就是为了以后能躺着过日子吗?
“穆大哥,说实话。这样每天起早贪黑的倒货,确实能赚不少钱。可这样赚钱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我这次过来,也不是为赚这点钱,我就是过来看看,能不能搞个大生意。”
“实话跟你说嘛,十几二十车的物资,我还是搞得来的。”元潇潇记得,这次以物换物,是用二十二辆物资,换回几十车废钢。
她之所以空出两辆车的量,也是给穆长海一点甜头。
他有得赚,才会把生意介绍给她。
做生意嘛,双赢才是长久之道。
穆长海心思立马活络起来。
这次回来,他差不多已经死心了。
若不是手里还拿着一份意向合同,对方又是还人情才给他留货这么长时间,这次他未必会过来。
就在家里猫着过年了。
他现在庆幸自己来了。
不来,怎么能在车上碰上元潇潇这个贵人!
两车货的话,把手上的东西都出手了,再回家凑一凑,说不定能勉强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