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够解决温饱。还是步入小康?亦或是豪华奢靡的生活。”
“至于外婆您说的共同话题,阅历和身世背景,真正与我大相径庭的人是俞婉姝,而不是元潇潇。
我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外婆您是知道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村孩子,下雨天光着脚丫子、冬天就穿奶奶新手做厚棉鞋。玩着泥巴、吃着红薯咸菜长大。俞婉姝过的又是什么生活?”
“俞婉姝确实很好,但就像您说的,不是她人好就可以结婚在一起的,我和他成长背景不同,阅历不同,三观亦不同。”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商老太太被自己抛出的问题难住了。
商行舟的成长环境,是商老太太永远的痛。
虽然十四五岁就把他接回江州,可他已经被养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村小孩,这八九年来,虽然一直尽心尽力的爱护他,想方设法的同他培养感情,却始终无法像真正的祖孙那样亲密。
他心里真正的亲人只有那对老农民。
她至今还记得,商行舟被接回来的第一年春节,强留他在江州过年。
他就一声不吭,深夜离开,一个人步行回乡下。
发现他不见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一家人都急疯了,四处找他。
最后还是儿子提醒,行舟有没有可能回吴家村,陪他爷爷奶奶过年?
他们赶往吴家村,吴却没人,是在回程的路上,看见他趴在田梗上,捧田里的水喝。
那一刻,商老太太心都揪起来了,失望又伤心。
甚至有想过干脆就放任他在农村算了,最终还是没能狠下心。
也不敢再限制他和吴家联系。
他们退一步,让他知道,不是他们要把他从吴家夺走,而是他又多了一个家。
双方关系才渐渐缓和,这几年也相处得越来越好。
这些过户,商老太太都选择性遗忘,不去想,外孙就是她理想中的外孙。
彼此假装忽略了这么多年,旧事重提,商老太太的疤被撕开了。
商行舟原本不想说这些的,可是外婆总是自说自话,一直把自己困在假象当中,他就不得不把血淋淋的事实。
商老太太掩饰伤心,做出退让:“就算我们同意,顾家的人会同意?吴家的爷爷奶奶会同意?”
商行舟淡淡道:“顾家有什么理由不同意?”他潜意识是想说,顾家有什么立场同不同意?
商老太太是看出来了,无事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事,他只听清河镇吴家村那对老家民的。
商行舟倔,十头牛也拉不回来,那对老家民目光有限,其实只听他的,美其名曰:只要行舟高兴就好。
她不和商行舟硬碰硬,碰不赢。
她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采用拖字诀,现在年轻气盛,过两年他就知道谁说得对!
对了,他的钱也得减少,没有钱,也许那个农村姑娘就主动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