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宁还没有睡觉,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阅读。
“最近工作怎样?”高览问到。
“还行,你这次回来打算待多久?”李馨宁头也不转,道。
“不出意外的话,这段时间都不走。”
高览拿着手机,翻看微信里的消息。
他们救援队有一个微信群,里面经常会交流一些全球各地的情况。
什么地方发洪水了,什么地方地震了,亦或者什么地方大旱等等。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陷入意外之中,不可避免。
只是高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地方出事都过去。
再者,就是经费不足。
至今为止,青竹救援队的常驻项目只有马纳普斯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地方。
而且,常驻人员也不是全年呆在那边,最多三个月就回来了。
这些人员呆在那里的开销,还有日常的工资都是基金会承担的。
想到此,高览就感觉一阵头大。
没钱啊。
其实这也是国内很多救援队的现状。
没有钱,全部靠爱发电,永远不是办法。
“不走的话这几天小妍就交给你照顾了。”李馨宁道。
“没问题。”
一连几天,高览每天接送高妍去幼儿园,陪着高妍玩耍。
李馨宁还要上班,没有那么多闲时间。
高览明白,这个家里,付出最多的就是妻子,他无以为报。
这一天,高览接到了朱浩的电话。
“媒体给你联系好了,时间也定下来,我发给你。”
“行。”
高览看了下时间,这些媒体是直接来青竹基金会
的办公室,不用他再跑一趟了。
第二天,就有一个媒体采访。
将高妍送到幼儿园之后,高览开车来到了青竹基金会的办公地点。
为了方便指挥,以及注册基金会需要正式地点,他们租了几个房子,作为办公地点。
房子远在郊区,好处就是便宜,还带了一个院子,平日里可以进行一些救援技能训练。
院子里,有几个穿着队服的年轻人正在进行消防训练。
见到高览进来,大家都纷纷打起了招呼。
“高队!你这次出名了!”
一人笑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我这人最怕出名。”高览一脸苦笑。
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了朱浩的办公室。
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小房间,摆着一张办公桌。
“你可算来了,等会就在这里采访了,那些记者正在参观呢。”朱浩连忙道。
“能不能筹钱啊?”高览问到。
“你怎么钻钱眼里了,就知道钱。”朱浩没好气道。
“那你给我把机票报了。”
“得,你还是想办法筹钱吧。”
朱浩第一时间认怂。
“不过这次是一件好事,我们救援队的事情不光有民间的媒体关注,就连官媒也关注了,影响很大。”朱浩道。
“我就想着能不能给基金会搞到钱。”高览道。
“我觉得应该可以。”
高览翻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新闻。
如今网络时代,信息更迭快速。
这才几天的功夫,T国洞穴救援的消息已经销声匿迹,被其他的热点占据。
浮躁的社会,就连大多数人做公益都是为了出名。
没有名气,就不捐钱。
高览能理解,但还是希望有不图名利的人来捐钱。
不然,公益做不下去了。
没过多久,媒体就来到了这里。
采访的是方圆新闻的记者,摄像和记者都是大老爷们,长得一副粗犷的模样。
“高队长你好,我是方圆新闻的记者肖龙。”记者热情道。
“还没开始拍吧?”高览问到。
“没呢没呢,我们先提前商量一下,等会才正式开始。”肖龙笑道。
“那就好。”高览伸出手,和肖龙和摄像师都握了握手。
几个人坐了下来。
“高队长,我问一个我个人好奇的问题,您是退伍军人吗?”肖龙问到。
高览道:“不是。”
“那您是民兵?或者以前做过相关的工作?”肖龙一脸疑惑。
“都不是,我以前是做生意的,后来才专门做公益。”高览笑道。
“那您的身体可真够好的,我第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当兵的。”肖龙感叹道。
高览身上的气质也不同于常人,还带着一股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没有的一股野性。
“你说这个倒是,我个人比较喜欢户外探险,每天都在健身,所以相对来说身体是好点。”高览和煦道。
肖龙点了点头:“那您为什么选择做公益呢?难道是做生意挣钱不香吗?据我所知,青竹救援队的人全都是志愿者,没有任何收益。”
肖龙和摄像师都盯着高览,目光中充满了好奇。
常人的疑惑,高览早已见怪不怪。
“我要说我就爱干这事,你们信吗?”高览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