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府城又开办了织染的工坊、专门做成衣的铺子、专门做各种吃食等等的作坊。
于是,家里有余钱的,都把家里的男丁送去私塾读书。
原先的落魄秀才们,全都找到了教书的活计。
家长们舍得掏束脩,秀才们的生活水准也直线上升。
以至于外地的秀才听说河东府的待遇好,纷纷跑到河东府讨生活。
于是,越来越多的文化人,都开始往河东府跑。
只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河东府的经济、文化、卫生、医疗、建筑、食物、织染、生产等等等等的方面,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如今的河东府,已经摇身一变从一个中等的府城,变成了上等的府城了。
年底交税的时候,裴洛很自觉,不用朝廷提醒,自己就按照上等府城的标准,上缴了一年的赋税。
户部对裴洛的自觉,是极其极其的满意啊!
如果全国的知府,都跟裴洛这么自觉,那该多好啊!
府衙手里有了钱,那就开始各种建房子、修路,挖井,改善府城的生活条件。
原先的泥巴路,全都铺上了水泥。
铺不上水泥的就铺青砖。
城区人口爆炸,裴洛就大笔一挥,把府城郊区的位置,也划进了府城的范围,开始大施土木搞基建。
裴洛还亲自题词了一个书院,邀请了本地最有名的大儒,过来任第一任的山长。
无数学子,慕名而来。
甚至外地州县的学子也都纷纷赶过来求学。
河东府的文化氛围,是越来越浓郁了。
元家因为裴洛,地位水涨船高,已经是四姓之中最强大的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