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耐心点!(万字更)
“他自然渴望建功立业了,不过从广州连接南宁的铁路计划还没完成,南沙钢铁基地、佛山的电厂二期工程要等到明年才完成,从德国秘密购买回来的武器生产线正在组装调试,所以广州的意见还是要缓缓。Www.Pinwenba.Com  吧至少要拖一年的时间!”
林一民详细道来。
“这么说还有一年时间?太好了。”宋子文兴奋地搓手掌。
“是有这种说法,还做不得真。就算武器、军队条件成熟了,新式官员的培养也是个问题。况且,北方的那个吴秀才用兵十万,雄霸长江黄河,不能跟他动手。”
林一民说道这里,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久前,小嘉道理报告,北方的张少帅正准备大量购买武器,数量之大,军中之多,让林一民暗暗惊讶。
奉张买那么多武器干什么?还不是对付吴佩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林一民希望奉张胜利,这样两广就可以轻易赶跑直系在南方的影响力,从中获利。这是他心底的想法,是否能行,还得观看时局进展。
在林一民的指示下,小嘉道理对张少帅的态度更是热情,甚至在价格上给以对方不少优惠。
张少帅好像真对小嘉道理的提议有兴趣,希望到南华去看“货”。小嘉道理自然应允,安排张少帅去南华。
无独有偶,如果算上策划虎头帮从帮派向军事团体转变的情报局,司徒南在中国布下的棋子全部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们暗暗达成了某种默契。
司徒南多少也感受到这种倾向,不过要顾及的事情太多,隔着万里之遥,在某种也在暗暗纵容。
毕竟每个利益团体都有自身的诉求,不可能完全屈服于某人的意志。南洋的诸人建功立业深深刺激了他们这些留在国内的人,这两年,北伐的提议逐渐在两广和林一民、宋子文这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强烈起来。他们和军中的某些将领彼此联络,暗中达成了默契。
再过几年,就算南华不下令北伐。估计他们也要“独走”了。
自粤桂战争一来,两广的发展方向完全异于司徒南熟知的历史,经过休养生息,陈炯明等人把广东建成模范省的目标几乎实现。
原本就殷实的底子。加上美华公司大力投资,在政府主导的工业建设计划下,两广的繁荣程度已经逐渐超越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海的繁荣是畸形的,有太多的外来势力干涉,没法把引导周围的地区有规划地建设发展。相反,广东在致公党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得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支持,发展势头要稳健多了。
历史上国民党统治两广的时候,也没怎么建设,靠着拿商人开刀,严重盘剥。压榨广州等地的潜力。用一省之力,奠定半壁江山的功业。
如今的两广根据地要比历史上的强得多,也难怪林一民、宋子文他们会滋养出对外扩张的野心。
这几年,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局势动荡,北洋军阀和本地军阀来回角力,大肆盘剥。民声怨道。
初步完成正规化的粤军、桂军对上那些“民兵”,肯定不会花太多力气。两广势力完全有能力对外扩张。不过还是那句话,打下来那些地盘没精力处理。所以暂时对周围的情况视而不见了。
致公党和美华公司在政治 、经济上都牢牢地压住内部的对外扩张的倾向,把精力集中在工业建设和移民中。
在广州,陈炯明也由此烦恼,他看着老伙计邓铿,苦笑道:“年轻人渴望建功立业是好的,只是暂时还先忍忍。
我们铺开的那么大的摊子,工程正进入关键时刻,对外动兵,那些工程停下来就麻烦了。”
陈炯明耐心道。估计南宁那边也差不多!
“我知道!我会让那些下面那些家伙先纸上谈兵吧!”邓铿笑道,在参谋部,针对周围各势力的作战计划演练了不少,那些从军校里出来的少壮派心里可渴望建功立业了。
“我们的兵素质的确要比其他势力强,不过人数有点少,除了建设兵团,才4万多,虽然不打算对外动兵,但也要有所准备吧!”
邓铿笑道。征得陈炯明点头后,他再去找财政部要钱就容易多了。
“四万人还少?我可知道,你恨不能把那些士兵当做军官来培训,我们养一个兵的费用可以养五六个北洋兵了。
现在南华对我们的支持少了许多,凡是都是要靠我们自己,不能任意加税,政府的压力也大啊!”
陈炯明婉拒了邓铿暗中扩充军队的提议。
“好吧!我也是说说而已。”邓铿一点也没失望,粤军除了养着四万多正规军,还有5万人建设兵团,那些人都是从原来的军队裁剪出去的,受过基本军事训练,是粤军的预备兵源。不过要打这些人的注意,只能等那些大型工程项目完成了。
“对了,刚才李宗仁给打电话时,提了一个主意,说要建立联合指挥中心。南华派了不少参谋到了南宁,我估计他们也有所计划了。”
陈炯明道。
“太好了,很有必要。”邓铿兴奋道,想起了什么,惊讶地看着陈炯明,“你说电话,他从南宁给你打电话?”
“没错!你呀,带着军营里太久了,不清楚外面的发生的变化。我们的铁路计划已经成功了,可以坐火车直接从广州到南宁,只要一天时间。
你想想,广西也养着两万军队,还有南华也暗中派遣一万多参加过南洋战争的将士驻扎在粤西,总共加起来也有七万多了。这样的强军不发则已,一发我看吴佩孚也挡不住!
要知道,粤汉铁路,可是直接广州直接开往武汉的。美华公司可是这条铁路的大股东啊~”
陈炯明爽然一笑,那笑容有些阴谋的味道。
“算起来,真不少了!”邓铿笑道,“或许这次不用坐船,可以乘坐火车到广西去。”
通过铁路北上的计划,参谋部演练过不少。如果广西的军队也加入进来,他就更有把握拿下那些垂涎已久的地盘了。
“那电话线路估计也是沿着铁路建起来的吧?”
“没错!”陈炯明点点头,这个可没少花钱。不顾效率比无线电、电报方便多了。交通、通信畅通,大大促进了两地交流,把两广练成一片。
邓铿释然,心想建立联合指挥作战系统就更迫切了。广州的黄埔军校和南宁军校如出一辙。都是从南华模式发展而来的,同宗同源,两校学生定期交流,语言上也大体想通??
“不要急,慢慢来!要知道我们的敌人不仅在战场上。更多的是贫穷落后的社会,单是广东一地,建设就如此不容易了,如果地盘满目扩大,而配套的建设力量没有跟得上的话,会白白耗费我们的力量的。你知道,这个东西是最大的改变的。”
陈炯明在脑门上点了一下,语重心长道。“我们不是吴佩孚。他能打仗,对军工建设也很积极,但他治理下的区域,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就算现在他很威风,那也仅仅是个人威风而已。”
看得见的敌人陈炯明不担心。但要改变的一个社会,至少改变一部分确实挺难的。在这方面。他越来越向致公党靠近了,成为一个彻底的有计划务实谨慎的改良派。
邓铿点点头。一脸凝重,感到肩上有些沉,心里一叹,陈炯明的目光看得要比自己远,而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扩张,这也是他佩服对方的原因。
在私德方面,他要比绝大部分的政客好。虽然国民党对自己还有些幻想,千方百计地抛媚眼过来,但邓铿坚定地站在致公党和陈炯明一边。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广的去军阀化政策做得好,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军队,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运行良好的体制,不是随便某个人头脑发热就能把军队、政府占为己有。
当南华代表团部分成员离开上海,访问广州的时候,受到了热烈欢迎,广州市民涌到码头,挥舞着彩旗。毕竟南华和广东关系太密切了,说不准南华代表团里就有他们的亲人。
“总理这次不能来了,他要我问候你们。”黄三德笑呵呵道,一踏上广州,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太兴奋了。
“黄哥,你来了我们也高兴。广州现在大不一样了,你得好好看看。”陈炯明笑着上前握手。邓铿、陈天明等人纷纷到码头迎接,久别重逢,别有感慨。
两广的发展已经卓有成效了,关于下一步该怎么办,双方要深入交流。
陈炯明配用黄三德等人秘密参观了建设中的兵工厂,铁路,钢铁厂,向展示广东的发展成就。
在随后的秘密会议上,黄三德评价道:“广州的发展给了我很大信心,你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有些地方走在南华前头了,不过,对目前的形势,我有所担心。我知道,不少人都想着北伐,一举推翻北洋政府,我想知道,以你们的实力,究竟能做到哪部?”
邓铿自信满满一笑:“两广已经建成了一套颇具规模军工体系,可以武装起10万严格训练的陆军,步枪、子弹、迫击炮、机枪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唯一缺少的是重武器。不过,考虑到敌人的装备比我们更差,我们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只是目前的工业建设计划还没有完成,我们松不开手,所以我们的计划是先忍忍,支持邻近的势力对抗北洋势力。他们是我们和吴佩孚的缓冲。不过一旦动手,我敢保证,在半年内我们的军队推进到长江。”
说完他在地图上,指了指粤汉铁路。
“东边呢?能吃下么?”黄三德又问道。他所说的东边是指长江中下游的长三角地区。
“只要物资充沛,打到上海都没问题。只是我不建议这样做,根据美华公司的报告,我们没有能力消化那么大的地盘。”
邓铿看了陈炯明一眼,有些不甘心。
“主要是没钱!还有,跟外国人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处理的。”陈炯明笑道,显得很有耐心。
黄三德点点头,暗暗松了口气。他最怕的就是地盘扩大后,别的政客也会附身过来。鼓动陈炯明他们争夺中央名义,从此陷入不断的争斗中。
想到这里,笑道:“不贪多。打下一片,消化一片,是对的。这也是我和总理的期望。武汉应该就是你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如何应该把武汉工业和南方的工业资源整合起来。其他的地方先放在一边吧!”
“对了。具体的时间有安排吗?”黄三德又问道,把头转向邓铿。
“还没定。不过至少要要一两年。行动之前,还得跟广西方面协调好。”邓铿道,把建立联合指挥中心的计划简单告诉黄三德 。
此事自然少不了南华军队参与,只是黄三德在外面跑了一圈。又过问军队的事情,所以有些地方不清楚。
邓铿坐火车去南宁的愿望没实现,在某个深夜,带着粤军参谋部的军官们上了南华代表团的船。
黄三德在广州逗留了两天后,又继续抵达广西防城港。
经过广州湾的时候,一艘法**舰不识抬举地开出来,样子有些炫耀,让众人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