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孑孓不独行 > 第141章 共赢

第141章 共赢(第2页/共2页)

稽首礼,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行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顿首礼,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行礼时大多动作与稽首礼相同,不同在于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

空首礼,一般用于上对下的回礼,或为君王祭天时所行之礼。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礼。

故稽首、顿首、空首礼皆为跪拜礼,在华夏族群中从来都是重礼。

华族人跪谢天地,因为有天“生”地“养”之恩!跪拜祖先、父母,因为有血脉以及育养之恩!

洪武四年皇帝下诏令:官民相见行作揖礼即可,不必行跪礼。有功名的读书人见官,官与上级见面时也如此。

故而数百年来华族人相见时皆行拱手、作揖之礼,江湖人有抱拳礼,从来不兴跪拜礼。

作揖,为双手合于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拱手礼为作揖的另一种形式,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吗,若是相反则为行丧事之礼。

抱拳礼其实也是作揖的另一种形式,以左为敬,通常用左手在外,以左手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杜明升得势之后接触之人遍布中、外、官、商,对外不能丢了华族人的脸,对内不能上不得台面,对官不能手足无措,掌心冒汗,对商以“礼”在先。

不能依旧以市井江湖习气待人接物!混迹于江湖市井之间时不知道,也不用太过注重那些不能当饭吃,当钱用的“礼”。

杜先生之名在大临海的上、中、下九流之中日渐崭头露角之后,杜明升悄无声息地寻访了数位寓居于租界之内的饱学之士,以丰厚的见面礼和诚恳的态度听了很多次的“絮叨”!是算是对“礼”进行过一通恶补。

虽说没读过几年书,但是杜明升的脑袋瓜子灵光,一番苦记,进行相互印证对比之后算是对“礼”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的杜明升已习惯身上的长袍,越发有杜“先生”的气质。

那掌柜敲门之后,小工推开掩着的雅间房门,一列穿着各式短打的上菜小工或捧着托盘或提着食盒鱼贯入内,手脚轻快,无声无息。

地三仙。

刺嫩芽拌海米。

鸡油黄瓜香。

猴头炖飞龙。

烤飞龙。

溜飞龙片。

铁锅炖大雁。

麒面莲蓬。

卤狍肉。

长白山银耳炖鸽蛋。

汆哈什蚂油。

三鲜参汤。

……

那掌柜捧着一张手写菜品清单,小工呈上一品,他就大声地唱名一样!

矮方桌被大小不同的盘,盆,碟,碗堆叠地满满地!

这道地三仙是炖虎、鹿、熊肉。麒面就是犴鼻子,犴是老林子里的一种鹿,鼻子肉老厚了。哈什蚂就是林蛙,这哈什蚂油只有母蛙才有!我是怕你膈应,不然直接就让那掌柜端上一盆炖蛤蟆,那滋味,老香喽!

杜明升第一次来关外,看什么都算新鲜,杨震雷就小声的指点某一道查看不出出处的食材。

方先生的接风宴是大帅从北京带回关外的山东厨子操办的,虽说鹿,熊,驼,海参,鱼翅这些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可那就是一场食材和做法都不能有失庄重,不能失礼的正宴!这些“拿不出手”的山野乡味上不得那种席面,还是咱们兄弟私下消受为好!

杨震雷给杜明升整的这满满一大桌菜品,都是他觉得临海少能品尝到的关外特产、鲜味!

杜明升夹上一筷子这个菜,用汤匙品尝一下那个汤,不断点头,只能嗯、嗯出声!

酒好,菜更好!

见到客人满意自己的招待,杨震雷也很高兴,跟杜明升走过几个酒之后,杨震雷便放下筷子。要了一碗店里熬煮的海鲜嘎达汤,呼噜、呼噜地大喝特喝,一边喝还不忘记跟眉开眼笑的那掌柜夸赞这嘎达汤做得地道。

一场坦诚相见的泡澡后,杨震雷那是真的不再将杜明升当作外人!

杜明升放下筷子跟杨震雷兄弟俩走了最后一个酒,有眼色的那掌柜就招呼小工进来撤走收拾干净并不少多少的“残羹冷炙”。

矮桌也被搬开,抬进一座罗汉床,铺好锦垫,请贵客入座!

换上新酒,摆上几碟外面买采买回来的果脯,卤肉,干果当下酒菜,还有一小盘水灵灵的梨子和甜杏!

泡澡和听戏,是盆不离碗,锅不离勺的快乐,平常人占有其一就很满足,那么有条件两者一起享受呢?

自然是惬意,是当神仙都不换的日子!

推开一面朝着内院的隔扇门,两个扮上行头的伶人已候立在油漆斑驳的戏楼上,几个伴奏的老乐师也安座于隐蔽处,只等东家一个讯号,好戏开台!

来关外当然要听关外的戏。

原本慵懒的杨震雷这时候坐立起身,饶有兴致地端详两位站立于戏台上的身影。

那掌柜,这是哪家班子?功夫可好?

贵人,这呼家班子的蹦蹦戏在咱地界上是这个!

那掌柜竖起大拇指为自己找来的戏班子作担保,很是自信。

要说功夫,台上的这俩四功一绝那也都是贼拉好!

要不是确定那掌柜跟杨震雷在谈戏,杜明升会以为他俩在对什么“切口”!

按捺下“江湖险恶,不得不防”的心思!

听不明白也不着急,杜明升从盘子里拿出一个看着像苹果的梨子,这是在临海都没吃过的新鲜玩意。

蹦蹦戏又叫小秧歌。

关外的黑夜又冷又漫长无趣,白天扭秧歌的伶人在晚间登台唱一些小曲,表演一些苦练已久的拿手绝活,既能将大家伙逗乐以打发寂寥,又能多赚一份养家糊口的打赏钱。渐渐地“小秧歌”便与关外大秧歌分水而治,各自安好。后来闯关东的人将各自故乡的戏也带至关外,比如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莲花落甚至皮影戏等等。 “小秧歌”跟广阔无边的关外大平原一样,将这些离乡“游子”的惦念包容并蓄,蹦蹦戏也就成为风靡关外的戏曲。

真的是大盛朝越败落,关外的蹦蹦戏越显得火热!

蹦蹦戏里的四功是唱、说、做、舞。

唱为首功,讲究味、字、句、板、调、劲样样精通才算好。说是直白话,以插科打诨为主,就为逗乐。做即是扮相,讲究以虚代实才是地道,做到“变脸换人,变眼换人”功夫才到门。舞是指在台上跳、走、翻、扭、错、转、扇、抖、耍、打!讲究细腻、精巧,动作多样最是好看!

一绝就是各家在台下辛苦练就的各种杂技绝活,最常见的就是扇子和手绢,蹦蹦戏伶人能将这些小东西,小功夫玩出常人想象不出的花样来。

杜明升在港口泡澡听戏,方昭儿在奉天城自有一番风光。

方昭儿来关外,沈霈来大连港迎接是尽地主之仪!

方昭儿去奉天城,那是身为方家人的责任。

奉天城作为关外数个行省中最为重要的城市,方大总统的儿子来关外怎么能不进奉天城?怎么能不给关外各路大帅表忠心的机会?!

方昭儿知道这趟来关外不是为了替父亲巡视故地,更不是为了接受那些地方大帅们的供奉。方昭儿有“私心”,他是为了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大洋彼岸飘荡回来的“证据”。

人心难测,关外的大帅们对方大总统的忠心真假不可估算。但是方昭儿知道生于此长于此的沈大帅和他的结拜兄弟们远比旁人更看重这片乡土。

方昭儿知道自己掌握的“底牌”,知道此行关外打着“为你好,为关外好”的旗号。到时候将底牌一翻,统统交给关外的大帅们自己看,自己做选择。

方昭儿很有信心,应该有很大的胜算!自己就是这么被那个小友三下五除二给打动。

都是血性好男儿,都是华族人,大家伙有共同目标,共同努力,才有所有的未来,那才是所有华族人的共赢!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非凡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ff.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