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第2页/共2页)

刚要迈步,只听到松树背后隐隐约约传来笛声,声音越来越近。太尉定睛一看,只见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支铁笛,从山凹里转了出来。再看这道童,只见他:

头上梳着两个丫髻,身上穿着一件青衣;腰间系着用草编成的绦带,脚下穿着麻鞋。他明眸皓齿,整个人飘飘然,一尘不染;绿鬓朱颜,浑身透着一股脱俗的气质,没有丝毫俗气。

当年吕洞宾有一首牧童诗写得很妙: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只见这个道童,笑眯眯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铁笛,正朝这边走来。洪太尉见状,便招呼道童:“你从哪里来?认识我吗?”道童却不理他,只顾吹笛。太尉连问了好几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你来这儿,莫不是想见天师?”太尉十分惊讶,说道:“你不过是个牧童,怎么会知道?”道童笑着说:“我早上在草庵里伺候天师,听天师说:‘朝中当今仁宗天子,派了个洪太尉带着丹诏御香,到山里来,宣我去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为天下消除瘟疫。我现在就乘鹤驾云去了。’这会儿想必已经走了,不在庵里。你别上去了,山里毒虫猛兽特别多,恐怕会伤了你的性命。”太尉又问:“你可别骗我?”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走了。太尉心想:“这小孩怎么什么都知道?想必是天师嘱咐他的,肯定是这样。”他本想再上山去,可刚才被吓得太惨,差点丢了性命,不如还是下山吧。

太尉拿着提炉,顺着原路往山下跑。众道士迎上来,把他请到方丈室坐下。真人便问太尉:“见到天师了吗?”太尉说:“我可是朝廷的高官,怎么能让我走山路,受这般辛苦,差点把命都丢了!刚走到半山腰,就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吓得我魂都没了。又没走出多远,到了一个山嘴处,竹藤里蹿出一条雪白的大蛇,盘成一堆,挡住了去路。要不是我福大命大,怎么能活着回京。都是你们这些道士捉弄我!”真人赶忙解释:“我们怎么敢怠慢大人呢,这是祖师在试探太尉的诚心。本山虽然有蛇和老虎,但从不伤人。”太尉又说:“我正走不动,打算再往山坡上走的时候,只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铁笛,正从山上过来。我就问他:‘从哪儿来?认识我不?’他说:‘都知道了。’还说天师吩咐过,早上就乘鹤驾云去东京了。所以我就回来了。”真人说:“太尉可惜错过了,那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惊讶道:“他要是天师,怎么如此不起眼?”真人回答:“这一代天师可不一般,虽然年纪小,可道行高深。他是超凡脱俗之人,在四方显圣化缘,极其灵验,世人都称他为道通祖师。”洪太尉懊悔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当面错过了真师!”真人说:“太尉放心,既然祖师按照法旨已经去了,等太尉回到京城的时候,这场醮事祖师肯定已经做完了。”太尉听了,这才放下心来。真人马上吩咐安排筵席,招待太尉;又把丹诏收藏在御书匣里,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在三清殿上焚烧了。当天,方丈内大摆斋饭,众人设宴饮酒。到了晚上,宴会结束,太尉留宿到天亮。

第二天吃过早饭,真人、道众以及提点执事等人邀请太尉游览龙虎山。太尉很高兴,带着许多随从,步行走出方丈室,前面有两个道童引路,一行人来到宫前宫后,观赏了许多美景。三清殿上的富丽堂皇,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左廊下有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有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各个宫殿都游览过后,他们走到右廊后面的一处地方。洪太尉一看,这里另有一座殿宇:四周是用捣椒红泥砌成的墙;正面有两扇朱红色的槅子门;门上挂着胳膊粗的大锁,交叉处贴着十几道封皮,封皮上又重重叠叠盖着朱红大印;屋檐前有一块朱红漆的金字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伏魔之殿”。

太尉指着门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真人回答:“这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的殿宇。”太尉又问:“为什么上面贴了这么多重叠的封皮?”真人说:“这是祖师大唐洞玄国师把魔王封锁在这里。每传一代天师,都会亲手添一道封皮,让子子孙孙都不敢轻易打开。要是放走了魔君,那可就不得了。如今已经传了八九代祖师,大家都发誓不敢打开。锁是用铜汁浇灌铸造的,里面的情况谁也不知道。我住持本宫三十多年了,也只是听说过这些事。”

洪太尉听了,心里十分好奇,想道:“我倒要看看魔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对真人说:“你把这门打开,让我看看魔王长啥样。”真人连忙劝阻:“太尉,这殿绝对不能开。先祖天师千叮咛万嘱咐,以后谁都不许擅自打开。”太尉笑着说:“胡说!你们是想故意弄出些稀奇古怪的事,来迷惑百姓,所以才弄了这么个地方,假称锁镇魔王,好显摆你们的道术。我读了那么多书,可从来没见过锁魔的方法。神鬼之事,与我们人间相隔甚远,我才不信里面有魔王。赶紧给我打开,我倒要见识见识魔王到底是怎么回事!”真人再三禀报道:“这殿真的不能开,恐怕会惹出大祸,伤到人的。”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你们要是不开门让我看,等我回到朝廷,先参奏你们这些道士阻拦宣诏,违抗圣旨,不让我见天师;再参奏你们私自设立这个殿,假称锁镇魔王,蛊惑军民百姓。到时候把你们的度牒都吊销,把你们发配到偏远恶劣的地方受苦。”

真人等人惧怕太尉的权势,只好叫来几个火工道人,先把封皮揭掉,再用铁锤砸开大锁。众人把门推开,往里面一看,黑洞洞的,只瞧见:

四周昏昏暗暗,渺渺茫茫。几百年来不见一丝太阳光,亿万年也难见到明月的影子。分不清南北,辨不明东西。黑烟弥漫,寒气袭人,让人浑身打颤。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是妖精出没的所在。睁开双眼如同盲人,伸出双手不见手掌。这里常年像农历三十的夜晚,又好似五更天那般漆黑。

众人一同走进殿内,里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太尉吩咐随从取来十几个火把,点燃后照亮四周。大家仔细查看,发现四周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只有正中央立着一块石碑,大概有五六尺高,下面是石龟驮着,石碑大半都陷在泥里。众人举着火把照向碑碣的正面,上面刻满了龙章凤篆、天书符箓,谁都不认识;再照向碑的背面,却刻着四个醒目的真字:“遇洪而开” 。这岂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一来天罡星注定要在此时出世,二来宋朝将有忠良之士显扬,三来恰好遇上了洪信,这一切难道不是天数使然!

洪太尉看到这四个字,心中大喜,对真人说道:“你们阻拦我,可数百年前就已经把我的姓氏写在这里了。‘遇洪而开’,分明是说让我打开看看,又有什么妨碍呢!我猜这个魔王,一定就在石碑底下。你们快些叫上几个火工,再找来锄头铁锹,把这里挖开。”真人急忙劝阻:“太尉,千万不能挖!恐怕会有大灾祸,伤到众人,实在不妥当。”太尉大怒,呵斥道:“你们这些道众,懂些什么!碑上明明白白刻着遇到我就该打开,你们为何阻拦!赶紧给我找人来挖。”真人又再三苦劝:“恐怕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但太尉根本不听。

无奈之下,众人只得聚集起来,先把石碑放倒,然后齐心协力挖掘驮着石碑的石龟。挖了半天,才终于把石龟挖了起来。接着继续往下挖,大约挖了三四尺深,看到一块巨大的青石板,差不多有一丈见方。洪太尉下令再把石板挖起来,真人又苦苦哀求:“不能挖啊!”太尉哪里肯理会。众人只好一起用力,将石板扛了起来。大家定睛一看,石板底下竟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万丈地穴。

就在这时,穴内突然传来 “刮剌剌” 一声巨响,这响声惊天动地,犹如:天崩地裂,山岳撼动。好似钱塘江上的潮头汹涌澎湃,从海门滚滚而来;又像泰华山头,巨灵神奋力一劈,山峰瞬间破碎。仿佛共工发怒,撞掉头盔撞倒了不周山;也似力士施展威力,挥动飞锤砸烂了秦始皇的车辇。又如同狂风折断千竿翠竹,十万军中半夜响起惊雷。

随着这一声巨响,只见一道黑气从地穴里滚滚涌出,瞬间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空,在空中化作百十道金光,朝着四面八方散去。众人见状,吓得惊声尖叫,纷纷扔掉锄头铁锹,不顾一切地从殿内往外奔逃,不少人相互推搡,摔倒在地。洪太尉也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脸色惨白如土,慌慌张张地跑到廊下。只见真人跑上前来,叫苦不迭。

太尉赶忙问道:“逃走的到底是什么妖魔?” 真人刚要开口,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一番话,仿佛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局即将拉开帷幕,此后皇帝或将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而江湖中也将风云激荡,宛子城中似要藏入猛虎,蓼儿洼内恐怕要汇聚飞龙 。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非凡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ff.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