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高楼风景浓,偶因登眺气如虹。
兴狂忽漫题新句,却被拘挛狴犴中。
再说蔡九知府退堂后,邀请黄文炳到后堂,感谢道:“要不是通判高明有远见,下官差点就被这家伙蒙骗了。” 黄文炳又说:“相公,这件事不能拖延。最好赶紧写一封信,派人连夜送到京师,报告给尊府恩相知道,这样显得相公办了一件国家大事。顺便禀明,如果要活的,就用一辆囚车押解上京;要是不要活的,怕在路上出意外,就在本地斩首示众,以除大害,这样百姓也会拍手称快。就算当今皇上知道了,也一定会高兴。” 蔡九知府说:“通判说得有理,看得很透彻。下官马上也要派人回家送礼物,信上就推荐通判的功劳,让家尊面奏天子,早日给你升授富贵的城池,让你去享受荣华。” 黄文炳拜谢道:“小生的终身都托付给相公了,自当结草衔环报答。” 黄文炳又催促蔡九知府写好家书,盖上印章。黄文炳问道:“相公差哪个心腹去?” 知府说:“本州有个两院节级,叫戴宗,会神行法,一天能走八百里。明天一早就让他直接去京师,只要十天左右就能往返。” 黄文炳说:“要是能这么快,那再好不过了!” 蔡九知府就在后堂摆酒招待黄文炳,第二天黄文炳告辞知府,回无为军去了。诗曰:
堪恨奸邪用意深,事非干己苦侵寻。
致将忠义囚囹圄,报应终当活剖心。
且说蔡九知府准备了两个信笼,装好了金珠宝贝等珍贵物品,上面都贴了封皮。第二天早上,他把戴宗叫到后堂,嘱咐道:“我有这些礼物和一封家书,要送到东京太师府,庆贺我父亲六月十五日的生辰。日期快到了,只有你能干这件事。你别嫌辛苦,星夜出发走一趟,拿到回书就马上回来,我会重重赏你。你的行程我都考虑好了,我已经估算了你神行的时间,专门等你回来,千万不要在路上耽搁,误了大事!” 戴宗听了,不敢不答应。他只好领了家书信笼,拜别知府,挑着回到住处安置好,然后来到牢里对宋江说:“哥哥放心!知府派我去京师,只要十天左右就能回来,我会在太师府想办法,解救哥哥。每天的饭食,我已经吩咐李逵,让他负责安排送来,不会短缺。仁兄暂且安心忍耐几天。” 宋江说:“麻烦贤弟救我一命!” 戴宗把李逵叫过来,当面吩咐道:“你哥哥误题了反诗,在这里吃官司,情况不明。我现在又被派去东京,很快就回来。牢里你哥哥的饭食,早晚都靠你照顾了。” 李逵回答道:“吟了反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么多谋反的人还做了大官呢。你放心去东京,牢里谁敢欺负他!我心情好就罢了;心情不好,我就用大斧头砍了他们!” 戴宗临走前,又叮嘱道:“兄弟小心,别贪酒,别误了你哥哥的饭食。别出去喝醉了,饿着你哥哥!” 李逵说:“哥哥你放心去,要是你这么不放心,兄弟我从今天起就戒酒,等你回来再喝。早晚都在牢里照顾宋江哥哥,有什么不行的!” 戴宗听了很高兴,说:“兄弟,要是你真能这样下定决心,坚持照顾哥哥,那就太好了。” 当天,戴宗告别众人,出发上路了。李逵也真的不再喝酒,早晚都在牢里悉心照顾宋江,寸步不离。
不说李逵在牢里照顾宋江,且说戴宗回到住处,换上护膝和八搭麻鞋,穿上杏黄色的衣衫,整理好搭膊,腰间插上宣牌,换了头巾,把书信和盘缠藏在便袋里,挑起两个信笼,出了城外。他从身边取出四个甲马,在两条腿上各拴两个,肩上挑着两个信笼,嘴里念起神行法的咒语。神行法到底有多神奇呢?有《西江月》为证:
仿佛浑如驾雾,依稀好似腾云。如飞两脚荡红尘,越岭登山去紧。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通神,万里如同眼近。
当日,戴宗离开了江州,一路疾行,直到傍晚,才找了一家客店投宿。他解下甲马,取出几串纸钱烧化,当作酬谢。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戴宗吃过素食,便离开了客店。他再次拴上四个甲马,挑起信笼,放开脚步赶路。只觉耳边风声呼啸,仿佛风雨相随,双脚好似不点地一般。路上,他随便吃了些素饭、素酒和点心,便又继续前行。眼看天色渐暗,戴宗赶忙找地方歇脚,又在客店住了一夜。第三天,他五更就起床,趁着清晨凉爽,拴上甲马,挑起信笼继续赶路。大约走了二三百里路,已是巳时,却连一家干净的酒店都没看到。此时正值六月初旬,天气炎热,烈日当空,蒸得他汗如雨下,浑身湿透,还担心会中暑。正在又饥又渴之时,远远望见前面树林旁有一座傍水临湖的酒肆。戴宗几步就走到跟前,只见这酒肆干干净净,里面摆放着二十副座头,全是红油桌凳,四周都是槛窗。
戴宗挑着信笼走进酒肆,找了个安稳方便的座位,放下信笼,解下腰间的搭膊,脱下杏黄衫,往衫上喷了些水,晾在窗栏上。戴宗刚坐下,酒保就迎了上来,问道:“客官,要打几角酒?想吃点什么肉食下酒,有鹅肉、猪肉、羊肉或者牛肉。” 戴宗说:“酒不要太多,给我弄点饭来吃。” 酒保又说:“我们这儿既卖酒又卖饭,还有馒头和粉汤。” 戴宗说:“我不吃荤酒,有什么素汤可以下饭?” 酒保说:“加料麻辣熝豆腐怎么样?” 戴宗连忙说:“好,好!” 酒保没一会儿就端来一碗熝豆腐,放了两碟菜蔬,还连筛了三大碗酒。戴宗此时又饿又渴,不一会儿就把酒和豆腐都吃光了。正打算再要点饭吃,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头晕眼花,一下子就倒在了凳子旁边。酒保见状,大声喊道:“倒了!” 这时,店里走出一个人来。此人长相如何?但见:
臂阔腿长腰细,待客一团和气。
梁山作眼英雄,旱地忽律朱贵。
当下,朱贵从里面走出来,说道:“先把信笼拿进去,搜搜这家伙身上有什么东西。” 立刻有两个伙计上前,在戴宗身上搜了起来。他们从戴宗的便袋里搜出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一封信,拿过来递给朱贵。朱贵撕开信封,发现是一封家书,只见封皮上写着:“平安家书,百拜奉上父亲大人膝下,男蔡德章谨封。” 朱贵拆开信,从头看起,只见上面写道:“现已抓获应和童谣、题写反诗的山东宋江,将其监押在牢,听候处置。” 朱贵看完,惊得呆在原地,半晌说不出话来。伙计们正准备把戴宗扛起来,背到杀人作坊里去开剥,这时,只见凳子边滑下一个搭膊,上面挂着朱红绿漆的宣牌。朱贵拿起来一看,上面雕着银字,写着 “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朱贵看了后说:“先别动手。我常听军师说起,这江州有个神行太保戴宗,是他极为要好的相识,莫非就是此人?他怎么会送书去害宋江呢?不过这事儿也真是凑巧,宋哥哥命不该绝,撞到了我手里。你们几个,赶紧用解药把他救醒,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时,伙计们用水调好解药,扶起戴宗,给他灌了下去。不一会儿,只见戴宗舒展眉头,睁开眼睛,便爬了起来。他一抬头,就看见朱贵正拿着拆开的家书在看。戴宗立刻喊道:“你是什么人?好大的胆子,竟敢用蒙汗药麻翻我。现在还擅自拆开太师府的书信,毁了封皮,你知道这该当何罪吗!” 朱贵笑着说:“这封破信有什么要紧的!别说只是拆开了太师府的书札,就算有天大的利害,我们在这里还打算跟大宋皇帝作对呢!” 戴宗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道:“足下是哪位好汉?愿闻大名。” 朱贵回答道:“我们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梁山泊好汉旱地忽律朱贵。” 戴宗说:“既然是梁山泊的头领,那一定认得吴学究先生。” 朱贵说:“吴学究是我们大寨里的军师,执掌兵权。你怎么会认得他?” 戴宗说:“我和他是至交好友。” 朱贵说:“也听军师常常提起,兄长莫非就是江州的神行太保戴院长?” 戴宗说:“正是在下。” 朱贵又问道:“之前宋公明被发配江州,路过山寨时,吴军师曾托我给他带过一封信。如今你怎么反倒要去害宋三郎的性命?” 戴宗连忙解释道:“宋公明和我又是至爱兄弟,他如今因为吟了反诗,我正愁救他不得。我现在正要去京师想办法救他,怎么会害他性命呢!” 朱贵说:“你不信,看看蔡九知府的这封信。” 戴宗看了,自己也吃了一惊。于是,他把吴学究当初寄信与宋公明相会的事,以及宋江在浔阳楼醉后误题反诗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朱贵说:“既然如此,请院长亲自到山寨里,和众头领一起商议良策,救救宋公明的性命。”
朱贵赶忙吩咐准备丰盛的酒食,款待戴宗。随后,他来到水亭,朝着对岸放了一支号箭。号箭一响,立刻有小喽啰划船过来。朱贵便和戴宗带着信笼上了船,到金沙滩上岸后,引着戴宗来到大寨。吴用听到消息,连忙下关迎接。见到戴宗,行礼说道:“许久未见了!今日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请到大寨里来。” 戴宗与众头领一一相见后,朱贵说起戴宗到来的缘由,“如今宋公明被关押在那里。” 晁盖听了,急忙请戴院长坐下,详细问道:“为什么我宋三郎会吃官司,是因为什么事引发的?” 戴宗便把宋江吟反诗的事,一五一十地对晁盖等众人说了。晁盖听完大惊,马上就要召集众头领,点齐人马,下山去攻打江州,把宋三郎救上山来。吴用赶忙劝阻道:“哥哥不可莽撞。江州离这里路途遥远,大军前去,恐怕会因此惹祸,打草惊蛇,反而断送了宋公明的性命。这件事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我虽然不才,略施小计,只需借助戴院长,定能救宋三郎性命。” 晁盖说:“愿听军师妙计。” 吴学究说:“如今蔡九知府派院长送书信去东京,讨太师的回复。我们就从这封信上做文章,写一封假回书,让院长带回去。书上就说,切不可对犯人宋江擅自处置,必须选派可靠的人员,将其秘密押解到东京,详细审问后,再行处决示众,以断绝童谣。等他们押解宋江路过这里时,我们再派人下山把人夺回来。此计如何?” 晁盖说:“倘若他们不从这里经过,那岂不是误了大事?” 公孙胜便说:“这有何难。我们派人到远近各处去探听,不管他们从哪里走,务必等着,无论如何都要把人夺回来。只怕他们不把宋江押解过来。”
晁盖说:“这办法倒是好,只是没人会写蔡京的笔迹。” 吴学究说:“我心里已经有主意了。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分别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太师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堪称宋朝四绝。我曾和济州城里的一个秀才相识,那人姓萧名让。因为他能写各家字体,人们都称他为圣手书生。他还会使枪弄棒,舞剑轮刀。我知道他能模仿蔡京的笔迹。不如麻烦戴院长,到他家去,就说泰安州岳庙里要刻碑文,先送五十两银子作为安家费,把他请来。随后再派人把他的家小接到山上,让他入伙,怎么样?” 晁盖说:“信有他写,可好歹也得有个图书印记才行。” 吴学究又说:“我还有个相识,我也想到了。这人也是中原一绝,如今在济州城里居住,姓金,双名大坚。他刻得一手好石碑文,雕刻的图书玉石印记也十分精美,还会舞枪弄棒,与人厮打。因为他玉石雕刻技艺高超,人们都称他为玉臂匠。也给他五十两银子,把他骗来镌刻碑文。在半路上,也用同样的办法。这两个人在山寨里也能派上用场。” 晁盖说:“妙啊!” 当天,众人便安排筵席,款待戴宗,当晚戴宗就在山寨歇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众人请戴院长打扮成太保的模样,带上一二百两银子,拴上甲马,便下山了。戴宗乘船渡过金沙滩上岸后,迈开脚步直奔济州城。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城里。他四处打听圣手书生萧让的住处,有人指点道:“就在州衙东边的文庙前居住。” 戴宗径直来到萧让家门前,咳嗽一声,问道:“萧先生在家吗?” 只见一个秀才从里面走了出来。此人长相如何?有诗为证:
青衫乌帽气棱棱,顷刻龙蛇笔底生。
米蔡苏黄能仿佛,善书圣手有名声。
萧让走到外面,看到戴宗,并不认识,便问道:“太保从何处来?有何事见教?” 戴宗施了一礼,说道:“我是泰安州岳庙里负责打供的太保。如今本庙要重修五岳楼,本州的大户们想要刻一篇碑文,特地让我带五十两白银作为安家费,请秀才您移步,同到庙里撰写碑文。日期已经选定,不能耽搁。” 萧让说:“小生只会作文和书丹,其他没什么本事。如果要立碑,还得用刊字匠。” 戴宗说:“我还有五十两白银,打算请玉臂匠金大坚来刻石。已经选好了好日子,还望二位能尽快动身。” 萧让得了五十两银子,便和戴宗一起去寻找金大坚。正走过文庙,只见萧让用手指着说:“前面过来的,就是玉臂匠金大坚。” 戴宗抬头望去,只见那人眉目不凡,气质出众。此人长相如何?有诗为证:
凤篆龙章信手生,雕镌印信更分明。
人称玉臂非虚誉,艺苑驰声第一名。
当时,萧让叫住金大坚,让他和戴宗相见,并说起泰安州岳庙里重修五岳楼,众大户要立碑文碣石的事情:“这位太保特地各带五十两银子,来请我和你前去。” 金大坚看到银子,心中欢喜。两人邀请戴宗到酒肆中,买了三杯酒,准备了一些蔬食,款待戴宗。戴宗把五十两银子交给金大坚,作为安家费,又说道:“阴阳先生已经选定了日期,请二位今天就麻烦动身。” 萧让说:“天气炎热,今天动身也走不了多远,前面赶不上投宿的地方。不如明天起个五更,趁早出门。” 金大坚说:“正是这个道理。” 两人都约定好第二天一早动身,然后各自回家收拾行李。萧让留戴宗在家中住宿。
第二天五更时分,金大坚收拾好包裹行装,前来与萧让、戴宗会合,三人一同出发。他们离开了济州城,走了不过十里多路,戴宗便说道:“二位先生慢慢走,我不敢催促。我先去通知那些大户,让他们来迎接二位。” 说完,戴宗施展神行法,加快脚步,抢先离开了。萧让和金大坚背着包裹,不紧不慢地走着。大约走到未时,他们差不多已经走了七八十里路。突然,只听前面传来一声响亮的唿哨,从山城坡下跳出一伙好汉,大概有四五十人。为首的那个好汉,正是清风山的王矮虎。他大喝一声:“你们两个是什么人?要去哪里?孩儿们,把这两个家伙抓起来,挖心做下酒菜!” 萧让赶忙解释道:“小人二人是去泰安州刻石镌文的,身上没有什么钱财,只有几件衣服。” 王矮虎喝道:“我不要你们的钱财和衣服,只要你们两个聪明人的心肝当下酒菜。” 萧让和金大坚听了,心中恼怒,仗着自己有几分本事,便挺起杆棒,径直朝着王矮虎冲过去。王矮虎也挺着朴刀,迎上来与他们二人打斗。三人各自挥舞手中器械,大约战了五七回合,王矮虎突然转身就跑。萧让和金大坚正准备去追,这时,听到山上锣声再次响起,只见左边走出云里金刚宋万,右边走出摸着天杜迁,背后还有白面郎君郑天寿,各自带着三十多人一起冲了上来,将萧让和金大坚横拖倒拽,抓到树林子里去了。
这四位好汉说道:“你们两个放心,我们是奉了晁天王的将令,特地来请你们二位上山入伙的。” 萧让说:“山寨要我们有什么用?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吃饭。” 杜迁说:“吴军师一来和你们相识,二来知道你们二位的本事,所以特意派戴宗到府上相请。” 萧让和金大坚面面相觑,一时说不出话来。当下,他们被带到旱地忽律朱贵的酒店里,享用了一顿丰盛的酒食。随后,连夜乘船,被送上了山。到了大寨,晁盖、吴用以及众头领都出来相见,一面安排筵席款待他们,一面说起修蔡京回书的事情,“因为要请二位上山入伙,共同成就大义。” 萧让和金大坚听了,都拉住吴学究说道:“我们在这里服侍各位倒也无妨,只是担心各家老小都在那边,明天官府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遭殃!” 吴用说:“二位贤弟不必担忧,天亮时便会有个说法。” 当夜,大家只顾喝酒,然后各自休息。
第二天清晨,只见小喽啰前来报告:“都到齐了。” 吴学究说:“请二位贤弟亲自去迎接家眷。” 萧让和金大坚听了,半信半疑。两人走到半山腰,只见几乘轿子抬着两家老小上山来了。他们两个惊得目瞪口呆,仔细询问情况。老小说道:“你们两个出门之后,只见这一行人抬着轿子来,说你们在城外客店里中暑了,让赶紧叫老小去看望救治。出了城后,不让我们下轿,直接就抬到这里来了。” 两家老小的说法一样。萧让听了,和金大坚两人闭口无言,无奈之下,只得死心塌地,再次回到山寨入伙。
安顿好两家老小后,吴学究便请萧让出来,商议书写蔡京字体的回书,以解救宋公明。金大坚说道:“我向来能雕刻蔡京的各种图书名讳字号。” 于是,两人立刻动手,很快就完成了回书。之后,众人安排了筵席,为戴宗送行,并详细叮嘱了回书的意图。戴宗辞别众头领,下山而去。小喽啰已经备好船只,将他渡过金沙滩,送到朱贵的酒店。戴宗取出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与朱贵告别后,迈开脚步,踏上了行程。
且说吴用送戴宗过河后,便和众头领一同回到大寨继续饮酒。正喝到兴头上,只见吴学究突然大叫一声 “苦”,声音高得吓人。众头领纷纷问道:“军师为何叫苦?” 吴用说道:“你们众人有所不知,我这封回书,恐怕要断送了戴宗和宋公明的性命啊。” 众头领大惊失色,急忙问道:“军师,书上到底哪里出了差错?” 吴学究说:“是我一时只顾眼前,没考虑周全,书中有个很大的漏洞。” 萧让连忙说道:“小生写的字体,和蔡太师的字体一模一样,语句也没有差错。请问军师,是哪里出了问题?” 金大坚也说:“小生雕刻的图书,也没有丝毫差错,怎么会有漏洞呢?”
吴学究伸出两根手指,说出了这个导致漏洞的差错之处。这一番话,引出了后面的故事:众好汉大闹江州城,白龙庙一片鼎沸。直教众人在弓弩丛中逃得性命,在刀枪林里救出英雄。究竟军师吴学究说出了怎样的差错漏洞,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