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再次求助于路绍。
路绍结合之前改进高炉和烧制水泥的经验,设计建造了一种全新的高温熔炉。
这种熔炉采用了更耐火的材料,改进了燃料(焦炭)和鼓风系统,能够达到并长时间维持足以熔化石英砂的高温。
试验开始了。
将精挑细选的原料按比例混合,送入炽热的熔炉。
工匠们隔着特制的观察孔,紧张地注视着炉内物料的变化。
失败,接踵而至。
有时温度不够,原料无法完全熔化。
有时温度过高,或者控制不当,烧出来的玻璃料充满了气泡和杂质。
最难的是成型。
如何将粘稠高温的玻璃液,制作成平整的板材或者规则的器皿?
工匠们尝试了吹制、压制、浇铸等各种方法,都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烧出来的玻璃,要么厚薄不均,要么表面粗糙,要么在冷却过程中就直接碎裂。
作坊里堆满了失败的玻璃碎片,闪烁着令人沮丧的光芒。
一些匠师开始动摇了。
“侯爷,这玻璃……怕是真烧不出来吧?”
“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烧陶器算了。”
“再坚持一下。”
林羽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知道,技术突破往往就在于最后的坚持。
他亲自参与到试验中,与工匠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工艺。
他提出了“退火”的概念,即让成型后的玻璃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防止碎裂。
他还尝试着改进吹制和压制的工具。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
一间专门建造的退火窑内。
一块巴掌大小,虽然边缘还不规整,表面也有些许波纹,但整体却呈现出透明质感的平板玻璃,成功地冷却下来。
当工匠小心翼翼地将这块玻璃举起,阳光透过它洒在地上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透明!
这真的是透明的!
“成功了!我们烧出玻璃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作坊内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工匠们激动地互相拥抱,喜极而泣。
这块小小的、并不完美的玻璃,是他们无数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也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
紧接着,更多形状各异的玻璃制品被陆续制造出来。
简单的玻璃杯、玻璃碗、玻璃瓶……
虽然工艺还很粗糙,但其晶莹剔透的质感,已经远非普通陶器可比。
林羽立刻让人将几块平板玻璃,安装到了平西侯府书房的窗户上。
瞬间,原本昏暗的书房变得明亮通透,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照射进来,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挡风雨。
这种体验,让所有第一次见到玻璃窗的人都惊叹不已。
玻璃的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