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方剂杂论 > 第52章 清骨散

第52章 清骨散(第2页/共2页)

他连夜重调方剂,将服药时辰精确到刻。三日后,书生掌心潮热尽退,脉象渐趋平和。银柴胡抚掌而叹:\"《伤寒论》六经欲解时,果非虚言。\"

---

寒露时节,子夜的拍门声惊醒了值夜的甘草。开门见是个浑身湿透的妇人,怀中婴儿哭声微弱如猫儿。

\"产后七日......高热不退......\"妇人踉跄着跪倒在青石板上,襁褓里渗出淡淡血腥。知母匆匆系上襻膊赶来,触到婴儿额头的刹那指尖轻颤:\"这热像潮水,子时最盛,丑时稍退,可是如此?\"

青蒿掀开产妇的衣袖,见手臂内侧布满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这是热入营血之兆,当用——\"

\"且慢。\"银柴胡拦住她取药的手,\"产后百脉空虚,虽见热象,亦不可过用寒凉。\"他转向正在煎药的鳖甲,\"取阿胶珠二钱烊化,配合青蒿鳖甲汤。\"

胡黄连已默默扎破指尖,将鲜血滴入药碗:\"婴孩肝常有余,当以羚羊角粉三分灌服。\"她苍白的面容在烛火中忽明忽暗,腕间金铃随着动作轻响。

这场救治持续三天三夜。当产妇终于退热时,甘草端来小米粥:\"新剥的桂圆肉,配当归生姜炖了两个时辰。\"知母抱着婴儿轻哼药谣,发间银簪沾着黎明的露水。

妇人离去时,回春堂的梧桐树开始飘落金叶。地骨皮正在炮制女贞子,闻言抬头笑道:\"同是阴虚发热,客商要戒劳心,书生须调情志,产妇得补气血——这便是中医三因制宜。\"

鳖甲忽然指向檐角蛛网:\"你们看,蛛丝朝东南飘——明日未时三刻必有暴雨。\"众人笑他痴,翌日果然应验。自此,天象观测成了药堂必修课。

————

冬至前夜,疫病突袭云州。病患皆面赤发热,却手足厥冷。青蒿发现蹊跷:\"这热像从骨髓透出,当属伏邪温病。\"

八人彻夜研讨,最终以升降散合清骨散化裁。银柴胡在《瘟疫论》批注:\"此症非六淫所致,乃天地戾气为患。\"胡黄连试药时昏迷三日,醒来第一句话却是:\"朱砂用量需减三分。\"

最危重的病患是个老妪,四肢冰冷却渴饮冰水。鳖甲突发奇想:\"可否在滋阴剂中加少量附子?\"众人哗然,银柴胡却若有所思:\"《景岳全书》有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三日后老妪汗出而解,验证了\"阴中求阳\"之道。秦艽叹道:\"往日是我狭隘了,总拘泥于滋阴降火。\"

上元节那日,八人围炉守岁。甘草将新制的枫露茶斟入青瓷盏:\"去岁共接诊阴虚病患三百二十一人,其中误服温补者竟有七成。\"

银柴胡摩挲着青铜药鼎上的铭文:\"世人追逐名利如飞蛾扑火,岂知熬夜劳心最耗真阴。\"炉火映着他眼角的细纹,忽然显得格外苍老。

子时更鼓响起时,胡黄连腕间金铃无风自动。众人相视而笑——他们知道,新的挑战又要来了。窗外飘雪簌簌,回春堂的药香永远氤氲在云州城的晨昏里。

(全文完)

————————

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银柴胡一钱五分 胡黄连 秦艽 鳖甲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治机理】证因肝肾阴亏,虚火内扰所致。肝肾阴虚,虚火内生,蕴郁蒸腾,则骨蒸潮热;虚火上炎,则唇红颊赤;虚火迫津外泄,故夜寐汗出;阴精亏损,不能上承,则口干口渴;肾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则心烦;虚火内烁,真阴暗耗,日久遂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候。治宜清虚热,退骨蒸。

【方解】银柴胡味甘微寒,清虚热,除骨蒸,为君药。知母性寒质润,滋阴泻火而清虚热;胡黄连性味苦寒,入血分,退虚热,除骨蒸;地骨皮甘寒清润,清肝肾之虚热,凉血退蒸,善治有汗之骨蒸,三药配伍,清阴分虚火,退骨蒸潮热,均为臣药。青嵩清透虚热,除骨蒸;秦艽退虚热,除骨蒸,二药皆辛散透热之品,能透虚热从外而解;鳖甲咸寒,滋阴液,退虚热,三者同为佐药。少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集退热除蒸之品,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

【方歌】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非凡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ff.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