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方剂杂论 > 第43章 普济消毒饮

第43章 普济消毒饮(第2页/共2页)

\"报——患儿手足厥冷,热深厥深!」桔梗的药臼突然倾斜,竟倒出紫黑瘀血。黄连当机立断:\"取鲜竹沥二十滴,兑入童便为引!板蓝根转守劳宫穴,牛蒡子改刺十宣放血!\"

僵蚕的披风突然暴涨,将惊厥最甚的孩童裹成银茧。薄荷指尖凝出清露,顺着大椎穴注入督脉。玄参的星盘映出肝胆经络走向:\"疫毒已犯厥阴,请调柴胡加量,配伍珍珠母粉!\"

申时三刻,最后一名孩童停止抽搐。李东垣轻按患儿青紫的指甲:\"此证警示吾辈,治小儿疫病当如持玉杯——既要荡涤邪毒,又须顾护稚阳。传令:六岁以下者去升、柴,加蝉蜕、钩藤。\"

三月后,江南疫平。普济消毒饮十四将士化作流光重归药匣,匣内《东垣试效方》悄然浮现新篇。李东垣于虎丘山巅设坛授业,百名医者慕名而来。

\"师父,若遇头面不肿而但热渴者,此方可用否?」王孟英指着《瘟疫论》中的批注发问。

\"善哉!\"李东垣振袖展开经络图,\"去年扬州水患后流行烂喉痧,为师将方中板蓝根易为射干,去陈皮加鲜茅根,正合湿热郁肺之机。\"言毕,药匣中射干、白茅根幻影一闪而逝。

忽有快马来报:\"北方出现寒疫,患者头面青紫!\"众弟子哗然。李东垣却抚匣而笑:\"尔等可知,将方中芩连改为麻黄附子,佐以葱白,可化裁为温经透邪之剂?\"

暮色中,十四道药灵再次升空。黄芩的玉牌泛着温润光泽:\"千年后若有湿热毒疫,我辈仍当如此配伍——\"

\"——但随证加减。\"黄连接语,双剑指北,\"因时、因地、因人,此谓三因制宜!\"

山河万里,药香永续。

————————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 黄连各半两 人参三钱 橘红去白 玄参 生甘草各二钱 连翘 鼠黏子 板蓝根 马勃各一钱 白僵蚕炒,七分 升麻七分 柴胡二钱 桔梗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时时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掀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证治机理】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雍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疫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风热宜疏散,疫毒宜清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解】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药达上,使壅于头面的风热疫毒之邪得以散泄,寓有“火郁发之”之意,共为臣药。黄芩、黄连得升麻、柴胡之引,直达病所,清泄头面热毒;升麻、柴胡得黄芩、黄连之苦降,可防其升散太过。君臣相配,一升--降,相互制约,清泄疫毒无凉遏,升散邪热不助焰。牛蒡子、连翘、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兼清热解毒,助君臣清头面之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甘草、桔梗清利咽喉,且桔梗载药上行以助升柴之力;玄参滋阴,又可防苦燥升散之品伤阴;陈皮理气疏壅,以利散邪消肿;人参补气,扶正以祛邪,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用为使。本方为治疗大头瘟之代表方。

【配伍特点】苦寒清泻与辛凉升散合法,清疏并用,升降相宜,药至病所,火郁发之。

【方歌】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非凡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ff.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