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彻底沉入了秦岭的褶皱,夜幕如同巨大的墨色绒布,迅速笼罩了大地。
重逢的激动与泪水尚未完全干涸,更为严峻和细致的任务便已摆在眼前
——将这支庞大而宝贵的队伍,以及那重逾千钧的万卷典籍,神不知鬼不觉地,安全送入南郑城,并妥善安置。
归途,同样布满荆棘。
白日里山谷中的喧嚣必须被彻底遗忘,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在绝对的隐秘和高效中进行。
“元直,”我转向徐庶,声音低沉而有力,
“按原计划执行!斥候前出三十里,沿途所有可能存在的眼线,必须提前拔除或控制!
玄镜台的人手不够,让石秀协调城防营精锐配合,封锁预定路线两侧!”
“喏!”
徐庶的神情也恢复了惯常的冷静,眼中闪烁着精光,
“所有人员已按健康状况、携带物资进行编组。
伤病者优先,由春华姑娘的医护队护送,走最平缓的小路,直接入城西密营。
家眷、工匠次之,分批次从不同方向的偏僻路径进入预定安置区。
至于……典籍车队,由老吴亲率三百锦帆卫精锐,绕行南山,待子时后,从南门吊入城内,直入府库密室!”
我点了点头,徐庶的安排滴水不漏。
糜贞此刻也走了过来,她的商业头脑在后勤调度上同样出色:
“主公安心,各安置点的食宿、炭火、基础用物,妾身已命人按最高规格准备妥当,
保证大家一入城就能得到妥善照顾。”
“有劳贞娘。”我对她投去赞许的目光。
目光再次投向蔡琰,她已在侍女的劝慰下止住了哭泣,
只是脸色依旧苍白,眼神中带着一丝惊魂未定和对陌生环境的惶恐。
我柔声道:“琰儿,接下来还要辛苦你一段路程。
入城后,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处清静安全的宅院,你先好好休息。”
她微微颔首,眸中水光潋滟,轻声道:“一切……听凭子明安排。”
这一声“子明”,虽然轻柔,却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的认定和依靠,让我的心头微微一颤。
我又看向孙尚香,她依旧是那副英姿飒爽的样子,似乎对眼前的温情脉脉有些不太适应,
但还是主动说道:“放心,我会亲自带一队人,在外围巡弋警戒,确保万无一失。”
“多谢。”我真诚道。
此刻,阵营内部的团结,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夜色渐深,庞大的队伍在玄镜台和锦帆卫的引导下,化整为零,
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秦岭的夜色之中。
火把被严格限制使用,只在必要的地段由领队人员低举着照明,
更多时候是依靠月光和斥候的引导,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马蹄被裹上了厚布,车轮也尽可能地放慢速度,减少噪音。
每个人都被反复叮嘱,保持绝对的安静。
压抑的气氛中,只剩下风声、虫鸣,以及人们疲惫而沉重的呼吸声。
我策马走在队伍中段,不断观察着四周的动静,精神高度集中。
貂蝉并未随队,她坐镇南郑城内的玄镜台指挥中心,
通过信鸽和沿途设立的秘密联络点,实时掌控着全局,
调动着分布在各处的暗桩和力量,为这支归来的队伍,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安全大网。
这一路,远比想象中更加难熬。
许多人,尤其是妇孺老弱,早已精疲力尽,全靠着一股对未来的期盼和对我的信任在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