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解围的当夜,刘和在府衙设宴款待魏平,席间却始终神色不安。
“魏将军,不知赵都尉何时能到?” 刘和举杯的手微微颤抖。
魏平放下酒杯,目光直视着他:“主公放心,都尉随后就到。只是眼下幽州未定,都尉有一事相托 —— 请主公以幽州牧的名义,下令各郡县:凡响应檄文、诛杀袁谭余党的,保留官职;若继续顽抗,兴元城的佛郎机铳,可不长眼睛。”
这番话半是提醒,半是施压。刘和脸色发白,却只能点头:“一切…… 全凭赵都尉安排。”
与此同时,墨离的格物院弟子在渔阳外围设下了 “雷区”。袁谭派来的五千援军刚踏入山道,便触发了地雷,连续的爆炸将山道炸塌,援军寸步难行。
“这些是什么鬼东西?” 袁谭在渔阳城中得知消息,气得摔碎了酒樽。他原以为能坐收涿郡陷落之利,没想到兴元城的军队来得这么快,手段这么狠。
更让他心惊的是,赵宸的檄文如雪花般传遍幽州 —— 檄文中详细列举了袁谭如何胁迫鲜于辅、如何纵兵抢掠、如何与曹操暗通款曲,甚至附上了他与鲜于辅的往来书信(靖安司截获的密信)。
“反了!反了!” 渔阳城内,原本被袁谭控制的守将看到檄文,纷纷倒戈,鲜于辅的旧部甚至打开城门,迎接兴元城的军队。袁谭见势不妙,连夜带着亲信逃往河北,投奔袁绍的旧部。
短短半月,兴元城的军队便控制了涿郡、渔阳、蓟县等核心区域,魏平按赵宸的命令,将俘获的王松、邹丹等人当众处斩,悬首城门,震慑宵小。
赵宸抵达涿郡时,看到的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 —— 街道上,靖安司的人正在登记流民;工坊里,墨家弟子指导工匠修复被战火损坏的器械;学宫分舵(临时设立)外,已有百姓排队,想让孩子入学。
“都尉,” 魏平呈上幽州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已收复的郡县,“张辽的骑兵在蓟县外围徘徊,并未进攻,只是派人送来曹操的书信,说‘愿与都尉共分幽州’。”
赵宸接过书信,看都没看便放在烛火上点燃:“曹操是想试探我们的胃口。告诉张辽,幽州是大汉的幽州,不是谁能分的。若他敢越界,我不介意让他尝尝佛郎机铳的厉害。”
他走到窗前,望着城中渐渐恢复的烟火气,对刘和道:“主公,兴元城不会干涉幽州内政,但有三件事必须答应:
废除苛捐杂税,推行新屯田法,由兴元城派农师指导耕种。
设立格物分院,教授算术、冶铁之术,凡幽州子弟皆可入学。
军队由兴元城协助整编,采用新军械,统一训练。”
这三条看似温和,实则将幽州的经济、教育、军事纳入了兴元城的体系。刘和看着赵宸深邃的目光,终于明白 —— 所谓 “靖难”,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的 “掌控”。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点头:“一切…… 依赵都尉所言。”
消息传到许昌,曹操将手中的茶杯捏碎:“赵宸…… 好一个靖难安邦!”
荀彧低声道:“主公,幽州已落入赵宸之手,其势已成,不如暂时承认,待平定河北再做打算。”
曹操望着北方,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传令张辽,退回边境。告诉赵宸,我承认他对幽州的‘管理权’,但他最好记住 —— 辽东、幽州,终究是大汉的土地。”
涿郡的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城楼上,兴元城的士兵正在更换新的旗帜 —— 旗面上,除了汉室的龙纹,还多了一个小小的 “格物院徽记”。
赵宸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片刚刚平定的土地,心中清楚:“靖难” 只是开始。要真正让幽州安定,让百姓信服,需要的不仅是军威,更是兴元城的格物之术、农桑之法、教化之道。
而这,注定是一条漫长的路。但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用铁与火平定叛乱,用知识与技术重塑秩序。在这个乱世,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为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