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的硫磺矿洞口,夜色如墨。二十辆覆盖着油布的马车正缓缓驶出,车轮在冻土上碾出深深的辙痕。每辆车上都装着五十个密封的陶罐,里面盛满了淡黄色的晶体 —— 这是幽辽最优质的硫磺,纯度高达九成,是制造火药的关键原料。
“动作快点,必须在天亮前赶到望海港。” 负责押运的靖安司校尉林锐低声催促,手中的突火铳枪口对着矿洞方向,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矿场的守卫都是精选的死士,他们只知道 “这批货关乎幽辽安危”,却不知最终要送往何处。
向孙刘联盟秘密输送硫磺的决定,是赵宸在战略研判会后单独对陈默下达的密令。“曹操虽败,但根基未摇,若让他缓过劲来,必优先灭刘备。” 赵宸当时指着舆图上的荆州,“刘备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 给他点‘燃料’,让赤壁的火继续烧下去。”
这是一步险棋:
硫磺是幽辽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格物院的火器生产都时常供不应求,贸然外销等于资敌。
运输风险极大,从辽西矿场到望海港需穿越三百里丘陵,海路到江东又要避开曹操的巡逻水师。
一旦暴露,不仅会激怒曹操,还可能让孙权看清幽辽 “扶弱抑强” 的真实意图。
为此,赵宸制定了三重保密措施:
生产隔离:从矿场挑选十名哑巴矿工负责提纯,成品直接装入特制陶罐(罐底刻有隐蔽记号),全程由靖安司人员监工,与其他矿场彻底隔离。
运输伪装:陆路用 “盐车” 伪装,硫磺罐外包裹盐袋;海路则用渔船分批转运,沧澜号只在指定海域接应,夜间交接。
身份掩护:负责交接的人员假扮成 “东海商人”,使用伪造的江东户籍,接头暗号是 “青鱼三斤换海盐一石”。
第一批硫磺的运输就险象环生。车队行至辽西走廊时,遭遇轲比能的游骑盘问。林锐按照预案,掀开油布露出表层的盐袋,又塞给领头骑兵两锭银子:“小本生意,给可汗的部落送些精盐。” 游骑见有利可图,未再深究,车队才得以脱身。
望海港的交接同样惊心动魄。三艘渔船刚将硫磺罐转运到沧澜号,曹操的青州水师巡逻船就出现在海平面。沈舟指挥船员迅速将陶罐沉入特制的防水舱,甲板上则摆满普通货物,凭借流利的江东话和伪造的通关文牒,才蒙混过关。
半个月后,这批硫磺抵达江东柴桑港。接头的是周瑜的心腹爱将吕蒙,他验看了硫磺的纯度(用赵宸提供的 “试火石”—— 含硝石的矿石,与硫磺摩擦会火星四溅),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幽辽的硫磺,竟比我们从岭南采的纯三成。”
这些硫磺很快发挥了奇效。孙刘联军的火器工坊用其改良 “火油弹”(早期燃烧弹),威力提升近一倍;诸葛亮的 “霹雳车” 发射的石弹,也包裹了掺有硫磺的火药包,落地后爆炸燃烧,对曹操的营垒破坏极大。
在南郡之战中,刘备军正是用这种改良火油弹,烧毁了曹仁驻守的城楼,才得以夺取这座荆州重镇。战后,张飞摸着仍在发烫的城墙砖块,对身边的亲兵说:“这火邪门得很,沾着就灭不掉,怕是用了什么神物。”
消息传回幽辽,陈默有些担忧:“孙权得到如此优质的硫磺,会不会反过来威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