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天幕中新的画面出现了。
陈勇早就知道有人肯定会说所谓孤例不证!
这叫孤例吗?
那当然不是了!
【我知道,一拿出石锤的证据来,肯定有人说左丘明是鲁国的史官,管仲是齐国的丞相,齐国最后还灭了鲁国!】
【齐鲁两国世代有仇,所以鲁国的史官去黑齐国,这是有一定可能性!】
【但不好意思的是,这件事情不是左丘明第1个写的。】
【那么第1个写这一件事情的是谁呢?】
【当然是咱们老姬家的自爆型选手,管仲!】
【管仲他在自己的着作管子中就把这件事情啊都写了一遍。】
【记日记啊,的确是个很好的习惯!】
【正经人就喜欢记日记。】
镜头给到了一卷发黄的竹简上。
上面赫然写着管子二字。
逐渐展开,
用刻刀雕刻出棱角分明的字体中,管仲在上面写出了自己的日记内容:
《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知道左丘明怎么写的吗?】
【直接抄管仲日记的!】
【基本就是一比一复刻,修改了一些遣词用句而已。】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不不不!】
【管仲还在《管子·大臣》篇章中,从行政规划角度落实分业,讲述了如何在齐国齐国进行隔离的具体实施过程!】
【如果这还不够,】
【那么日记中还有,《管子·乘马》一篇,是从经济地理角度论证把四民分开隔离,如何能带动经济,实现国富民强。】
【再一次论证了自己这套制度有多么的伟大,对炎黄有多么的好,号召君王们都应该学习采纳。】
【我就问,管子自爆的内容,算不算石锤的证据呢?算不算孤例不证呢?】
(人才,太tmd是人才了,果然是那句话,正经人谁写日记呢?)
(这一次管仲觉得自己就是正经人,他不但写了日记,还要公之于众发表成了学术成果,最重要的是,人家还反复论证!这是觉得自己不能被鞭尸是不?)
(这tnd叫孤例不证?管仲是不是都要跑到稷下学宫好好去讲一下学了!)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你们可能想不到的是,人家这就是标准的稷下学宫的教材,管仲根本就没有想着藏着掖着,就是要把这种学术公之于众,并且号召大家都来使用!)
(我草,这是稷下学宫的教材?真的假的?大吊哥,出来说两句啊。)
(真的,当然是真的,讽刺吧!)
(我人都麻了呀,这直接就是毒教材属于了。)
…………
南宋
朱熹和那些博学鸿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感觉到彼此眼中的绝望。
他们难道能告诉别人,管仲没有说过这些话吗?
管仲说没说过已经不要紧了!
因为白纸黑字记录的清清楚楚!
而且这个类似于种姓制度的把人按照高低贵贱隔离开的办法,已经不是在理论阶段了!
而是直接都进入到了实操阶段!
齐国在大面积的推广了。
更可怕的是什么?
是管仲的这一套学术理论,这种可怕的要彻底封闭阶层通道,要让底层老百姓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给贵族当牛做马的思想,
竟然就是稷下学宫,这个被号称为春秋战国时代最高学府的专用教材!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管仲的这个政策就是人尽皆知!
这就导致了这种,证据你想毁都毁不掉,在各种书籍里面都会有类似的叙述。
那叫遍地开花呀!
.........
pS:
可怕吧,人家管仲根本不用藏着掖着,直接就说这是好的。
就跟鼓吹西方空气都是香甜的一样。
明天告诉你们更毁三观的东西,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贵族,什么叫做百家学派,学派和贵族的关系。
让你们清晰体会到,什么叫做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