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瑞赶紧点头,指了指墙上的标语——那标语是昨天刚写的,红油漆在白灰墙上格外显眼,写的是“分红得多少,都由你们的态度决定”。“领导,您看墙上这标语,就是江奔宇知青想出来的。这分红权的事儿,还真得从江奔宇知青说起。”
接下来,刘文瑞就把江奔宇来蛤蟆湾后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他说江奔宇刚下乡的时候,看到村里人种完地就没事干,打猎又是收获不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想着搞个副业。一开始想过种蔬菜、养兔子,但都觉得不长久,最后才定了搞榨油坊——我们县镇乡都是盛产油菜籽,以前村民都是自己用石磨榨油,又费时又出油少,要是能整个像样的榨油坊,不仅能满足村里人的需求,还能卖到邻村去。
“可搞榨油坊得花钱啊!”刘文瑞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感慨,“买机器、修厂房、买菜籽,哪样不要钱?咱们村的村民,大多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余钱?江奔宇知青看在眼里,就自己掏了腰包——他把自己下乡前家里给的钱,还有这段时间打猎攒的钱都拿出来了,一共拿了一千多块,才把机器买回来,把厂房修好。”
领导听到这儿,眼神里露出点惊讶:“他自己垫钱?就不怕赔了?”
“怕啊!怎么不怕?”刘文瑞笑了笑,“江奔宇知青一开始跟我们说的时候,我们都劝他,说这事儿风险太大,万一赔了,他这几年的心血就白搭了。可他说,只要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算赔了也值。后来厂房修好了,机器也装好了,他又琢磨着,不能自己一个人占着好处,得让村民也能分到钱,这样大家才会支持。”
一旁听着的江奔宇心里嘀咕道:“这刘书记,可以啊!几个月的事,吹成几年的,反正我自己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说到这儿,刘文瑞顿了顿,又翻了翻小本子:“于是他就想出了‘一元股’的主意。他把榨油坊的收益分成了一千股,每股一块钱,村民不管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买股。买了股,就有了分红权,每个月榨油坊赚了钱,就按股分红。比如这个月赚了一百块,那每股就能分一毛多,要是买了十股,就能分一块——一块钱啊领导,够买一大袋盐,够一家四口吃大半年了!”
领导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起刘文瑞手里的小本子翻了翻,上面记着每个月的营收和分红情况。“那所有权呢?”领导又问,“既然村民都买了股,那榨油坊的所有权是谁的?”
“所有权还是江奔宇知青个人的!”刘文瑞赶紧解释,“他说了,机器是他买的,厂房是他修的,所有权不能变。但收益不一样,收益是大家一起赚的,就得分给大家。而且他还说了,要是哪个村民不想继续持股了,随时都可以把股钱赎回去,一分钱都不会少。就算榨油坊这个月赔了,也不用村民掏一分钱,所有损失都由他自己承担——这等于是他自己兜底,让村民稳赚不赔啊!”
领导听到“稳赚不赔”这四个字,忍不住笑了,他看向江奔宇,眼神里满是赞赏:“江奔宇同志,你这个想法好啊!思想觉悟很高!自己垫钱搞副业,还把收益分给村民,风险自己担着,让村民稳赚不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江奔宇赶紧谦虚地笑了笑:“领导,我就是想为村民做点实事。咱们的村民都很朴实,我刚来的时候,他们帮了我不少。现在有机会让大家多赚点钱,我肯定要尽力。而且这榨油坊能办得这么好,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全靠大家支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村民积极买股,刘文瑞书记和李村长也帮了不少忙,更重要的是县里,镇里的领导们支持副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大家,就没有这个榨油坊。”
领导点了点头,又走到榨油机旁边,跟正在干活的工人聊了起来。“师傅,你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拿多少工钱啊?”领导问道。
那个工人是别村里的老周,平时话不多,这会儿见领导问他,有点紧张,手里的活都停了。刘文瑞赶紧在旁边说:“老周,别紧张,领导就是问问情况。”
老周这才定了定神,搓了搓手,笑着说:“回领导的话,我一个月能拿二十块工钱,还管两顿饭。比我种地强多了——种地一年也就赚一百多块,在这里干活,半年就能赚一百多。而且我还买了十股,每个月还能分四五块分红,加起来一个月能有二十五块左右,够养活全家了!”
“好,好!”领导听了,笑得更开心了,“这样一来,村民既有工钱拿,又有分红得,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他又看了看墙上的标语,“‘分红的多少,都由你们的态度决定’,这句话说得好啊!你愿意多买股,愿意好好干活,就能多拿钱,这就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嘛!”
刘文瑞赶紧附和:“是啊领导,自从搞了这个分红模式,村民的积极性高多了。以前干活都是磨磨蹭蹭的,现在不管是工人还是买股的村民,都盼着榨油坊能多赚钱——工人想多拿工钱,村民想多分红,大家都往一处使劲,这榨油坊能不红火吗?您看,这才半年时间,咱们的油就卖到了邻村,还有县城的供销社来跟我们订油呢!”
领导点了点头,又跟江奔宇聊了几句,问了问榨油坊未来的打算。江奔宇说,下一步想扩大规模,再多买一台机器,再多收点菜籽,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去。到时候再增加些股数,让更多村民能买到股,能分到更多钱。
领导听了,很是赞同:“你的想法很好,很有远见。蛤蟆湾的榨油坊,是个好典型,值得推广。回去之后,我会把你们的经验整理一下,让其他村也学学——咱们搞农村经济,就是要多些像你这样有想法、有担当的年轻人,多些这样能让村民实实在在受益的好项目。”
说完,领导又在榨油坊里转了转,看了看仓库里的菜籽,尝了尝刚榨出来的菜籽油,连连称赞油的品质好。临走的时候,他还跟江奔宇握了握手:“江奔宇同志,好好干,我看好你!”
江奔宇赶紧点头:“谢谢领导,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文瑞和李志村长等人一路把领导送到村头,直到领导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才松了口气。刘文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对江奔宇说:“奔宇啊,今天多亏了你,领导很满意!这下咱们蛤蟆湾的榨油坊,算是出大名了!”
江奔宇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看向榨油坊的方向。晨光已经穿透了晨雾,照在榨油坊的屋顶上,金灿灿的。机器还在嗡嗡地转着,油香飘得很远,飘遍了整个蛤蟆湾。何虎凑过来,拍了拍江奔宇的肩膀:“老大,你太厉害了!领导都夸你了!”
江奔宇看着何虎,又看了看周围的村民——不少村民都围在远处,好奇地看着这边,脸上满是兴奋。他笑了笑,语气很平静:“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只要咱们一起努力,蛤蟆湾榨油坊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说着,他转身朝着榨油坊走去。新的一天开始了,榨油坊的机器还在转,村民的希望,也在这转动中,一点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