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龙连连摆手,“辛苦你们了,这比县招待所的菜还香呢!”
饭桌上,气氛轻松了许多。夏龙讲了不少县里的趣事,引得大家阵阵笑声。徐大志却不时走神,心里盘算着两个厂子的收购计划。他知道,县里这么急着甩包袱,肯定是财政吃紧,不想再担包袱,这对他来说是个压价的好机会。
饭后,夏龙又坐了一两个小时,这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开。
送走夏龙,徐大志把蒋伟叫到一旁。
“春节后,把你老婆孩子都接到兴州城去吧。”徐大志说道,“我别墅边上还有套空房子,你们先住着。”
蒋伟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
“孩子上学的事,我托人安排。”徐大志继续道,“你老婆要是愿意,可以去乐天电子分厂上班,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不累。要是想学点东西,做财务也行。”
蒋伟的妻子在一旁听到这话,激动得眼圈都红了。他们在农村挣扎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去城里生活了。
“徐总,这...这让我们怎么感谢您...”蒋伟声音有些哽咽。
徐大志摆摆手,“你既然跟了我了,这是应得的。”
站在一旁的袁翠英看着这一幕,心里泛起一丝复杂。她了解自己的儿子,徐大志不是那种纯粹的善人,每一步棋都有他的算计。把蒋伟一家安排在身边,既是对蒋伟的照顾,也是一种牵制——让蒋伟死心塌地为他卖命。
“初八中午来家里吃饭,饭后咱们一起回兴州。”徐大志对蒋伟说。
蒋伟一家又坐了一会儿,千恩万谢地告辞了。
送走所有客人,院子里终于安静下来。袁翠英一边收拾茶具,一边问徐大志:“你真打算接手那县里两个烂摊子?”
徐大志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缓缓道:“做生意就像爬山,别人看到的是险路,我看到的是山顶的风景。”
“可那两家厂子欠了那么多债...”
“债是县里背,我要的是地皮和设备。”徐大志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而且,我兴州不缺熟练工人。正好要扩张,把这边工人再培训一下,这不是难事。”
袁明军笑说,“大志有能力,算盘打得精,三姑你就不用担心的。”
傍晚时分,袁家村升起袅袅炊烟。徐大志在村里散步,不时有村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几个半大的孩子跟在他身后,模仿他走路的姿势。
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徐大志遇到了村里的老支书。
“大志,听说县里领导今天来找你了?”老支书递过一支烟。
徐大志接过烟,点点头,“谈了点生意上的事。”
“好啊,咱们袁家村就属你有出息。”老支书拍拍他的肩膀,“有机会也多带带村里的后生们。”
徐大志望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他知道,不久的将来,这里的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自己,正是这场变化的推动者。
回到家,徐大志拨通了兴州城陆军他们的电话,开始安排对两家厂的评估工作。他说话的语气果断而自信,与白天那个看似随和的形象判若两人。
袁翠英在门外听着,不禁想起明明自己儿子徐大志,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走出农村,吃饱穿暖。如今,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掌握着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权力。
挂掉电话,徐大志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繁星。明天,还有更多的人要来,更多的事情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