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志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厂区里来来往往的工人,缓缓说道:“眼下咱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配合‘三鑫彩电’做好组装和市场营销。你这计划书里提到的车间规范整改,可以按你说的来做,但大的投入,我看还是先放一放。”
赵宏急了:“董事长,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现在不改造,等到市场对我们有意见了,那就晚了!”
徐大志转过身,目光犀利:“老赵,我问你,你知道国外现在在研究什么吗?”
赵宏一愣:“什么?”
“我得到消息,国外已经有机构在实验抛弃大显像管的思路了。”徐大志走近几步,压低声音,“一旦显像管被替代,你这计划书里要添置的那些改良设备,就会变成废铁一堆。到时候,咱们投进去的钱,可就全打水漂了。”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赵宏整个人呆住了,他嘴唇微微颤抖:“这、这怎么可能?显像管技术不是才刚刚成熟吗?”
“技术革新这种事,谁能说得准呢?”徐大志坐回椅子上,语气缓和了些,“我理解你的心情,你想让厂子变得更好。但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得放眼长远。”
赵宏一屁股坐在对面的椅子上,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花了一个月准备这份计划书,联系了不少技术专家,熬了不知多少个晚上,本以为会得到徐大志的全力支持,没想到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当然,我不是全盘否定你的计划。”徐大志见赵宏沮丧的样子,语气更加温和,“你的思路总体是对的,小打小闹、低成本的改进,该改的立马就改。特别是提升绩效和产能的措施,我看很有必要。”
赵宏抬起头,眼神复杂:“徐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小规模、低风险的改动,但要防着彩电技术会有大突破。”徐大志目光坚定,“咱们得两条腿走路,既要改进现状,又不能把全部家当押在现有的技术上。”
办公室里沉默了片刻,赵宏缓缓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徐董,我明白了。你这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我服了。”
徐大志笑了:“你不是服了我,是服了市场规律。做企业的人,什么时候都不能被一时的热情冲昏头脑。”
赵宏点点头,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是啊,我太执着于眼前的技术改进了,差点忘了技术本身是在不断革新的。”
“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徐大志站起身,准备离开,“对了,正月十五厂里搞元宵灯会,跟邹英她们提醒一下,别忘了给值班的工人发汤圆和奖金,大家都辛苦,该有的福利不能少。”
赵宏连连点头:“已经安排了,董事长放心。”
刚要出董事长办公室,赵宏突然想起什么,小声问道:“徐董,你刚才说的国外技术革新的消息,可靠吗?”
徐大志神秘地笑了笑:“市场如战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咱们做企业的,得学会在迷雾中找方向。”
听到这话,赵宏站在办公桌前,久久没有动弹,满脑子都是徐大志那番话。或许,他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小麦电子的未来了,他那套长红分厂带过来的技术转化,已经开始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