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志心里冷笑,这李大有前些日子还想挖他的技术员呢,现在倒说起互相帮助来了。
“李厂长,不是我不帮忙。”徐大志慢条斯理地说,“你们厂生产的收音机,跟我们的一模一样,这要是合并了,不是自己跟自己抢生意吗?”
这话戳到了痛处,李大有的脸一下子涨红了。
刘副局长见状,赶紧打圆场:“所以啊,我们考虑着,是不是可以让这些小厂子转型,生产一些跟你们不一样的产品?”
徐大志心里一动,这倒是个主意。要是这些小厂子能生产配套的零部件,或者做一些差异化产品,倒也不是不能合作。
“刘局长,这个想法不错。”徐大志点点头,“不过具体怎么操作,还得从长计议。”
会议开了一上午,最后决定由徐大志牵头,组建一个考察小组,去这些小厂子实地调研,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散会后,徐大志正要离开,李大有却追了上来。
“徐董,留步。”李大有搓着手,脸上堆着笑,“刚才在会上,有些话不好说。其实我们厂......已经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了。”
徐大志愣住了。他虽然知道这些小厂子效益不好,却没想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工人们都在闹呢。”李大有叹了口气,“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徐大志看着李大有花白的头发,心里也不是滋味。这李大有虽然之前给他使过绊子,可说到底,也是个为了厂子操劳半辈子的老厂长了。
“李厂长,这事儿我会认真考虑的。”徐大志拍了拍他的肩膀,“等考察完了,咱们再细谈。”
接下来的几天,徐大志带着考察小组,把兴州城里那几个小厂子转了个遍。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管理混乱,最重要的是,工人们都士气低落,看不到希望。
这天晚上,徐大志坐在老宅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心里乱糟糟的。接手这些厂子,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可不接手,看着这么多工人下岗,他心里也过意不去。
“大志,想啥呢?”袁翠英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徐大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袁翠英听完,半晌才说:“这事儿啊,好比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看着难,说不定里头有机会呢。”
徐大志一愣:“妈,您的意思是?”
“你想想,”袁翠英老神在在地说,“这些厂子虽然现在不行了,可设备、工人都是现成的。要是能好好整合整合,说不定能成大事。”
徐大志眼前一亮。这些小厂子虽然问题多多,可毕竟底子还在。要是能好好改造,说不定真能起死回生。
第二天,徐大志就去找了刘副局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由小麦集团和镜湖酒业牵头,组建一个企业联盟,对这些小厂子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帮助他们转型生产配套产品,不过产权要清晰,要让他兼并或合资。
“这个主意好!”刘副局长一拍大腿,“既解决了这些小厂子的生存问题,又完善了你们的产业链,一举两得啊!只是……要兼并或合资,我这权限……”
徐大志也不为难他,让他向上面领导反馈,肯就干,不肯按他要求来的,那就无关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