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观察着陈文明的脸色,才继续道:“这几天市里又带我看了几个厂子,都希望我接手,要么收购,要么合资。这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所以……我又得来求师公您了。”
陈文明没立即接话,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街景。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来:“大志,你知道现在贷款政策收紧了吧?”
“知道,”徐大志点头,“但师公,这是我们扩张的好机会。等别人都反应过来,市场就饱和了。”
“你那个新方案,具体怎么说?”陈文明坐回椅子上,神色认真起来。
徐大志精神一振,从随身带的皮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主要是生产线改造,引进几个关键设备。我们算过了,投入虽然大,但一年半就能回本。之后每台电视机的成本能降百分之十五左右。”
陈文明翻看着方案,不时点点头。他是老银行人了,一眼就能看出这方案可行性很高。但越是这样,他心里越有些犹豫——徐大志扩张得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担心。
“师公,”徐大志看出他的顾虑,轻声补充道,“我不是盲目扩张。这次回老家,看到县里那么多年轻人没工作,闲逛街头,我心里不是滋味。咱们多开一个厂,就能多解决几百人就业。赚钱重要,但能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不是更有意义吗?”
这话戳中了陈文明心里柔软的地方。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深知一份工作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你啊…”陈文明摇摇头,脸上却有了笑意,“总是能说到我心坎里去。这样吧,你把详细预算和还款计划做出来,下周我带你去见见中行信贷部主任。”
徐大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笑容真切了许多:“谢谢师公!”
“别急着谢,”陈文明指了指他,“你这步子迈得太大,得小心点。做生意啊,不能学张飞绣花——粗中有细才对。”
徐大志被这歇后语逗笑了,连连点头:“师公说得对,我记住了。”
两人又聊了会儿徐大志家里和市场热销矿泉水的近况,徐大志才起身告辞。走出银行大楼时,外面的天似乎更亮了些。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该去找赵斌董事长了。赵哥那边的关系网广,路子也特别野,或许能帮着解决部分设备进口的问题。
街角报亭的收音机里正放着喜庆的民歌,路上行人匆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打算,在这座城市里奔波。
徐大志紧了紧衣领,大步坐进车里。他清楚,这只是又一个忙碌的开始,前方的路还长着呢。但想到厂里那些期待的眼神,想到老家那些可能因他而改变的命运,他就觉得,哪怕再忙一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