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徐大志不满足。
他盘算着怎么完成这次并购。直接收购或合资的话,小麦电子集团不仅在兴州市是巨无霸,在整个南都省也排得上号。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被人说成是“以大欺小”,引起不必要的非议。
“得想个稳妥的办法...”徐大志喃喃自语。
接下来的两天,徐大志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几家银行的负责人,又和公司的法律顾问开了几次会。并购方案渐渐清晰起来。
周三下午,徐大志正在办公室研究财务报表,邹英敲门进来。
“徐董,红光厂的工人代表想见您。”
徐大志抬起头,有些意外:“工人代表?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听说我们要收购的消息,工人们坐不住了。”邹英压低声音,“来了十几个人,就在楼下。”
徐大志沉思片刻,站起身:“请他们到会议室,好好招待。我马上就到。”
会议室里,十几个穿着工装的中年人拘谨地坐在真皮沙发上,面前的茶水一口没动。见徐大志进来,他们齐刷刷站起来,脸上写满焦虑和期待。
“各位老师傅请坐。”徐大志笑容可掬地示意大家坐下,“听说你们找我?”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率先开口:“徐董事长,我们听说小麦电子要收购我们厂,是真的吗?”
徐大志点点头:“我们确实在考虑。”
“那...那我们这些老工人怎么办?”老工人声音有些颤抖,“我在红光厂干了二十多年,全家就靠我这份工资。要是厂子被收购了,我们会不会下岗啊?”
其他工人也纷纷附和,会议室顿时嘈杂起来。
徐大志安静地听着,等大家说完,才缓缓开口:“老师傅,请问您贵姓?”
“姓李,李建国。”
“李师傅,”徐大志语气诚恳,“如果并购成功,我不仅不会让大家下岗,还会提高工资待遇,更新设备,让红光厂重新活起来。我徐大志说话算话。”
工人们面面相觑,似乎不敢相信。
徐大志站起身,走到窗前,指着远处一栋正在施工的高楼:“大家看到那个工地了吗?那是我们小麦电子新建的研发中心。兴州城在变,我们也要变。不变,就只能被淘汰。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任何变化都不会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
李建国激动地站起来:“徐董事长,您说的是真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徐大志微笑,“不过,并购能否成功,还需要区里批准。如果各位真的关心厂子的未来,不妨多向区里反映一下工人的心声。”
工人们恍然大悟,连连道谢后离开了。
邹英等他们走远,才低声问徐大志:“徐董,您真的保证不裁员?”
徐大志神秘地笑笑:“小邹啊,你要记住,在商场上,有时候芝麻掉进针眼里——凑巧了的事,往往是最好的契机。”
邹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徐大志回到办公室,继续研究那份厚厚的并购方案。他知道,工人代表来访不是偶然,而是他故意放出的风声。有了工人的支持,王生贵那边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窗外,夜幕渐升,徐大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王区长吗?我是徐大志。关于并购的事,我有个新想法...”
电话那头的王生贵听着徐大志的提议,不时发出惊讶的感叹。这个徐大志,总能想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点子。
挂掉电话后,徐大志长长舒了口气。并购的棋子已经落下,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小麦电子就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