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锁定失衡”并不只是影响潮汐规律那么简单。
潮汐幅度的极端化才是更为可怕的后果。
潮汐锁定失衡通常伴随月球轨道的微小变化 —— 因为潮汐锁定的稳定依赖 “公转 - 自转 - 轨道” 的协同,失衡会间接导致月球近地点 与远地点 的距离差异扩大:
近月时月球引力更强,会引发远超当前的 “超级潮汐”,沿海地区风暴潮、海水倒灌的风险急剧升高。
当前全球约 40% 人口生活在沿海 100 公里范围内。
潮汐幅度极端化会使现有海堤、防洪工程失效,频繁的超级风暴潮可能淹没东京、上海、纽约等沿海大都市。
让沿海低海拔地区的城市完全暴露在不确定下。
同时因为失去了潮汐锁定,超级潮汐什么时候会的出现谁都说不准。
而远月时,引力减弱,潮汐幅度大幅降低,部分河口、潮间带可能长时间暴露,导致咸淡水交换中断。
从而潮汐紊乱会影响河口地区的淡水供应,比如说就会出现潮汐倒灌导致农田盐碱化。
而气候模式重构会改变农作物的适种区域,比如小麦从温带北移至寒带,水稻因降水减少而减产,可能引发全球性粮食短缺。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随着月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接下来就会出现昼夜时长的非匀速变化。
若月球自转加速 ,潮汐摩擦可能从 “减速地球” 转为 “加速地球”,导致一天的长度逐渐缩短,会从 24 小时变为 23 小时、22 小时......
若月球自转减速 ,潮汐摩擦会进一步增强,昼夜时长缩短速度加快,每百年减慢从 1.8 毫秒变为 3 毫秒。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打破地球生命亿万年适应的 “24 小时昼夜节律”。
到那个时候,地球上的时间再也不会是24个小时。
植物的光合作用周期、动物的睡眠 - 觅食节律、人类的生物钟会被严重扰乱。
初期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动物繁殖率下降,长期可能引发生态链的连锁崩溃。
与此同时潮间带与海洋生态也会进入崩溃。
涨潮淹没、落潮暴露的区域的潮间带,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比如红树林、珊瑚礁、滩涂生物,其生存完全依赖稳定的潮汐节律。
而潮汐周期改变会导致部分生物,如滩涂贝类、招潮蟹错过觅食或繁殖窗口。
因为他们的产卵需在特定潮汐高度完成。
潮汐幅度极端化会摧毁红树林根系 或导致珊瑚礁缺氧 ,进而影响以这些生态系统为栖息地的鱼类、鸟类,引发海洋食物链断裂。
海洋食物链断裂,下一步就是整个海洋生态的崩溃。
陆地生态崩溃,海洋生态崩溃。
人类自然也就活不成了。
所以月球自转的变化是个了不得的大事。
“小强,你这个消息非常重要,做得很好。”刘阳夸奖了一句。
“你和郭剑先出去吧,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必须要和钱老沟通。”
“所长,那我们先出去了。”郭剑和边小强连忙出了刘阳的办公室。
他们心里都非常明白,这件事情太重大了。
稍微一个处理不好,地球生态圈很快就崩掉了。
不过月球自转变慢,这能有什么办法呢?
走出办公室的边小强和郭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小强,自转变慢会加速吗?”郭剑问。
“不知道,我也没有头绪。”边小强喃喃道。
现在只知道月球变慢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并不清楚。
这种变慢会不会持续加剧,同样也没个结论。
他当然没办法回答郭剑。
不过进入过月球背面的边小强很清楚,月球就是高级文明的产物,而非自然天体。
虽然他没有想到怎么解决目前的困境,可是他对刘阳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