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报告会的规格极高。
不仅各国研究部的部长悉数到场,就连在异空间的霍德华也特意赶回。
会场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属于顶尖学术殿堂的庄重与期待。
杨岁感觉自己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因为他根本听不懂,只能听懂几个熟悉的词,比如提到最频繁的能量不稳定性。
开场结束后,首先发言的是吴垠。
吴垠说的就是能量不稳定性的事情。
连续模型无法准确描述,而且不严谨什么的,然后他们采用了什么更严谨的离散算法进行优化,使这个量更加严谨。
还在这一环节特别感谢了正电子世界的姜启同志,是姜启同志对能量不稳定性推导过程中采用的连续模型提出质疑,并和吴垠一起优化了整个模型。
吴垠发言结束后,其他几位研究部人物依次发言。
首先是杰森,他的风格一如既往地务实。他展示了多项技术成果。
便携式诡异探测器的探测精度和范围再创新高。
曾经庞大的能量不稳定性检测装置,如今已被集成到一个仅约一平米的设备中。
会场里响起了赞许的低语。
这些进展固然值得赞叹,但并不能让杨岁眼前一亮。
这更像是过去技术路线的自然延续和稳步迭代,并没有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周围人的表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他们赞赏,但并不激动。
直到杰森公布了最后一项技术成果。
“现在,我要介绍的是我们团队最引以为豪的成果。”
杰森的语气难得地带上了一丝自豪。
“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大多数实体诡异的状态识别系统。”
会场里的窃窃私语声瞬间停止,所有人都挺直了身体。
杰森在控制器上轻轻一按,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示意图。
“根据诡异的能量不稳定性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特定状态,我们将其划分为两种基本状态。\"
“稳定态,也称常态。这个状态时,诡异能力尚未被触发,处于静止或潜伏期。”
“激发态,诡异已经或正在准备发动其诡异能力。”
杰森播放了一段实验视频。
画面中,一个实验用的诡异样本起初显示为绿色的稳定态标识,当实验人员靠近时,标识突然变为红色,同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仅仅零点五秒后,诡异猛然发动了攻击。
“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有很多不足。”杰森的表情变得严肃,语气非常坦然。
“受当前探测精度所限,系统存在一定的误判可能。当探测显示为稳定态时,目标实际上有可能已经进入了激发态。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漏掉一些威胁。”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整个会场。
“但是一旦系统判定为激发态,其准确率是百分之百!只要警报响起,就代表威胁已经确实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