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值如果取对数,分布会更接近正态。”
她的每一个观察都很精准,虽然表述得不够专业,但总能指向数据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特征。
齐点则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将颖儿的直觉转化为严格的数学语言,构建出越来越精确的模型。
又是一个月过去。
他们终于做出了一个真正可提交的数学模型,准确率来到35.6%,齐点感觉这已经是极限了。
“希望这个模型能给启示计划的同志们提供帮助。”齐点长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
他看向颖儿,眼中满是赞赏。
“如果不是你,我绝对建立不了这个模型。”
被这么夸奖,颖儿小脸微红,小声说道:“我就是觉得那些数字看起来不太一样……”
齐点开玩笑道:“那和你比,我就是个脸盲,感觉他们都一样。”
他保存文档,准备将这个模型上传到内网。
在上传文档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在作者栏里写下:齐点、宋颖。
然后输上了他们两人的编号。
“老师……”颖儿有些不安:“我只是看了几眼数据……”
“你的贡献是关键性的。”齐点打断她,“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关键的观察,胜过千百次盲目的尝试。”
“你应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可是……”颖儿还是有点惶恐。
她是真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贡献,只是坐在旁边看数据,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个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以及用到的算法和各种参数的确认都是老师完成的。
齐点对着颖儿笑了笑,点击了上传按钮。
文档飞向联盟内网的服务器,飞向那个在实验室里苦苦寻找答案的霍德华,飞向启示计划的未来。
过了一周。
启示计划的反馈来了。
使用他们的模型,准确率高达37.3%!
要知道,启示计划之前做实验基本全靠运气,运气好了一百多次就成功了,运气差点要做上千次。
使用这个模型,用计算的结果进行实验,居然能有37.3%的准确率,这效率直接提高了上百倍!
为此,霍德华专门给吴垠发了邮件,邮件的内容很正规,措辞也很规范,虽然吴垠无语的是很长。
他完整的看完,总结下来只有一句话。
齐点和宋颖借我用用。
说实在的,吴垠也很震惊。
他真没想到齐点和颖儿能做出这么大的成果。
当初齐点向他申请时,他同意倒不是因为多相信齐点,而是这种申请他一般都会同意。
还有颖儿……
齐点给他写了一份报告,从这份报告中他了解到了颖儿的作用。
正如齐点所说,没有颖儿,他不可能成功建立这个数学模型。
不过在他客观的了解整件事后,他觉得很有意思。
齐点觉得功劳都是颖儿的,颖儿觉得功劳都是齐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