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多少人?”我刚想问,婆婆笑着问道。
“十二人。”金不易高兴地说道,“最小的今年刚刚出生,是个小丫头。”
“您孙女?”婆婆看了看我,问道。
“是的。”金不易很开心的说着,“我们普通老百姓,每年收入能够平均八九十万,可以了。”
“确实不低。”婆婆点点头,“看来,您家的饺子馆已经是连锁?”
“是的。”金不易笑着说道,“本来,我们想着做包子的,但是,后来想想,狗不理包子那么有名,我们怎么竞争也难以竞争过对方。既然这样,倒不如做饺子来得好。”
“可,饺子也很多人做啊。”婆婆笑着说道。
“无论如何,在天津,要在包子上与狗不理竞争,终究难竞争过,但要在饺子上与猫不闻稍微比较比较,还是有空间的。”金不易笑着,“毕竟,猫不闻翻版的狗不理,就像最近因为西贝的关系,多了一个东贝,再怎么也有东施和西施的感觉。”
我笑了,金不易这种贬损猫不闻的方式,挺戏谑的,却也说明他对自己家的饺子还是有些自信的。
“你们没有打算做成连锁?”我笑着问道。
“饺子还是要现场包,现场吃比较合适。”金不易笑着说道,“猫不闻做速冻饺子,饺子的味道自然是打了折扣的。”
“你们一直坚持现场包?”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