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帝陛下驾崩了!”
“大周.”
“.”
不断有天使将皇帝赵祯驾崩的消息公之于众。
皇城处,百官家眷跪地不起,而三品以上的大员,则成群结队、诚惶诚恐的去往宣政殿。
此时的卫渊,已经来到王安石身后。
但那害怕的情绪,仅仅只是一扫而过。
“朕的母后身体欠恙,今后,没有垂帘听政,朕,亲自处理朝政。”
其三,赵曦不是赵祯,他年纪轻轻,就已有铁血手腕,假以时日,定能威压四海,收复民心。
张桂芬一心只扑在卫渊身上,那日看到卫渊一身血来到皇城,不自觉哭成个泪人,甚至差点儿昏厥。
他心中岂能不知,赵曦在,则卫渊不会反,更无反的理由?
但是,赵曦才多大?
随后,他做出了一个惊天的举动。
“陛下,辽军只知攻城掠地,不知治理天下,待日子一久,他们定会知难而退。”
就连因北地战事而逃到汴京的难民、乞丐们,听说赵祯去世的消息后,当即就是痛哭流涕。
“方才朕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必须要以最快的时日收复失地。”
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的看了王安石一眼,“包括王师也是如此。”
碑上写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有周一朝,不杀士大夫。
王安石、卫渊、范纯仁三人站在第一排,距离赵曦最近的位置。
然而,赵曦心意已决,
卫渊坚定地开口。
赵曦道:“好!不愧是卫师!”
顿了顿,他看着卫渊似笑非笑道:“卫师,在此期间,多陪陪你夫人。”
“皇恩浩荡,真是令人羡慕!”
这种人,天生就不是什么长寿之相啊!
他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需要筹划全面反攻的事宜。
还有一种,是世爵,也就是世袭罔替,在不犯错的情况下,世爵,一般都能与国朝同富贵。
“对了,先帝临终前向朕说过,朕登基之日,便是亲政之时。”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眼神突然变得极其坚定,豁然起身前往朝殿。
他也不知为何,突然说出那么一句话来。
赵祯驾崩,大丧期间,大臣们都是戴孝在宫里办公。
当年颛顼帝都能绝地天通,可见,人间的帝王,不输天上什么。
属于赵祯的时代终将过去。
至于张夫人,则在先帝陵寝前,随皇室中人与一众先帝嫔妃守灵。
更有一些老臣,直接被赵曦的举动气到吐血,直接昏厥了过去。
又加上卫渊这几日一直在宫里守灵,所以,朝廷就未让张桂芬也来跪着。
此刻,站在殿内的官吏们,除了卫渊等寥寥几人外,都是心惊不已。
其二,大周的精锐之师,多半都效忠赵曦。
此话一出,无论那几人再说什么,赵曦仍是不予理会。
其一,卫渊的亲人都在赵曦的掌控下。
然而,赵曦内心却不为所动。
这时,大周朝殿上空,突有异象发生。
“朕在,卫侯不敢做出什么逾距的事情,而卫侯,只怕也活不过朕。”
嘉佑八年,四月一日。
原本他们认为,赵祯去世,赵曦登基后,前期的辅臣,一定是一众老臣。
不少人都是小声议论道:
“那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石碑还立于朝殿之前,陛下,您不能杀老臣啊!”
只是
这仗还没打,就算打了还没赢,就先封赏了,有些不妥吧?
范纯仁缓缓开口道:“陛下,不如等卫侯打了胜仗再行封赏如何?”
这也预示着,一朝天子一朝臣。
听到赵曦所言,王安石顿时陷入沉默。
想到这里,卫渊实在是忍不住了,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见赵曦淡淡的扫了那些人一眼,随后,就朝着站在殿内的侍卫摆手道:
当听说赵曦在砸太祖曾立石碑时,一个个可谓是又惊又怒,在来的路上,就已经不知说了多少次的‘天怒人怨’与‘亡国之兆’了。
整个汴京城,都在赵曦的手里。
这时,站在卫渊三人身后的,几名胡子花白的老御史与礼部官吏陆续开口道:
他亲自挥起小铁锤,一遍,又一遍的,砸向石碑。
这番话要是传出去,那就是大不敬。
到了这时,他们才深深意识到,眼前这位皇帝,与大周历代先帝,都有所不同。
与这样一位雄主斗,卫渊不知道自己的胜算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