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手握小锤,抬头望天,大声道:
“大周的事,朕做主!”
若无赵祯,卫渊不可能以而立之年,就当了殿前司都指挥使,甚至还被封了侯。
范纯仁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赵曦的脸色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待江南十万兵赶到之时,卫太傅在行北伐之举。”
凭什么大周的军队不能主动攻入燕云十六州?
凭什么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难道就因为战马的缘故?
王安石不动声色,似乎那些人的声音,他早有预料。
赵曦眨了眨眼睛,肉肉的脸颊,逐渐漏出不悦的神情,
“卫侯成功解了汴京之围,怎能说无功?即有功,朕怎能不封赏?”
“陛下,此乃太祖所定,您这样做,将祖宗置于何地?会引来天怒啊!”
嗯?
赵曦负手而立,“要么夷你们三族,要么,你们死,你们看着办。”
按照规矩,皇帝大行,三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侯爵以上的武勋,都要派出人来为先帝守灵。
“让他们为先帝殉葬吧。”
一,是她的儿子,还有一些,是她的家人。
最好的结果,只怕也是割据一方。
“是啊,此前,先帝就曾为卫侯破过一次例,如今新帝又破.”
听到这些声音。
“先帝在时,就不愿大动兵戈,请陛下三思而行。”
此时,宣政殿中。
惨被辽军屠戮的北地百姓,就白死了?
“即日起,卫师,你就是北伐行军大总管,各地军队,皆归你节制。”
嘉佑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赵曦于赵祯灵前继位。
赵曦负手而立,“也说,那是先帝的封赏,与朕有何关系?”
他们可是御史啊,说杀就杀?
如今,负责戍卫皇城的兵力是荡虏军,负责守护汴京的兵力,是卫渊从江南带来的军队。
然而,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昨夜里,卫渊与赵曦聊了很多。
像是韩章包括张辅这样的老臣,要退出政治舞台了。
啊?
啥就夷三族了啊?
王安石深深皱起眉头,劝道:“陛下,先帝新丧,不宜动兵戈。”
“臣叩请陛下,向祖宗认错,以求得上苍原谅!”
“但只要儿臣亲政,待母后百年之后,儿臣会对曹家做出什么,儿臣心里也没底。”
卫渊更是低声骂了一句傻逼。
赵曦毕竟还太小,挥舞着小锤,将石碑砸碎以后,已经是累到气喘吁吁的程度。
“卫师的侯爵,自今日起,世袭罔替。”
兴许是想让盖在头顶的黑云散去。
饶是如此,秦烈也是位居卫渊之下,仅是殿前司都指挥使。
他们只知道卫渊如今权势滔天,只知道羡慕卫渊。
他自然也是看到了那降下的一缕雷霆。
至于秦烈这个老国公,不过是赵祯想要制衡卫渊的一个工具人罢了。
“朕不看过程,只要结果。”
青烟弥漫全城,经久不散,天日无光。
刚登基,就杀御史,这位年轻的皇帝,是在向百官立威啊!
待侍卫将那几人拉下去之后。
就连王安石都是一脸惊诧。
“否则,一旦等到辽军站稳脚跟,辽军今日所占之土地,待来日,又会成为另外一座燕云十六州。”
轰!
就在这时,竟是有一道雷霆落在朝殿上方。
昏睡前,还站起身来,指着赵曦,大骂道:“大周,就要亡在你的手上了!”
仅仅而立之年的卫渊,其地位,就已经超越了老牌国公秦烈,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军方的一把手。
待三品以上的大员,包括侯爵以上的武勋,都来到宣政殿前时,双眼通红,失魂落魄的赵曦,在朱总管的搀扶下,缓缓出现在众人眼前。
“都给朕散了!”
赵曦将石碑砸烂的举动,让周遭太监、侍卫等,都吓到魂飞魄散的程度,一个个都长跪不起。
就算一些老臣,比如富彦国等人,都在上子请求曹皇后垂帘听政,但是都被赵曦压下来了。
“战事未开,就经封赏,这位卫侯,还真是深得帝心。”
“昨夜,为父皇守灵时,卫侯来寻朕,说,要北伐,要收复失地,而且,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