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做什么呢?”李木子实在是忍不住了,想证实内心的猜想。
“国旗被大风刮没影了,我们要重新制一面国旗。”好几个学生很自然地应话。
李木子的内心再次被触动,果然是如此,真是一群可爱的人啊。
大家也就都注意到李木子和林月的出现。
“林政委!”身着迷彩军装,长相朴实的周怀仁马上转身,给林月行了个军礼。
林月马上回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抹了把脸上的泪水:“真是的……你们……嗨……我这国旗给你们送来了。”
“谢谢政委!”周怀仁肃然接过国旗。
卓玛老师赧然道:“政委,对不起,都是我们保护不力,让国旗被风刮跑了。”
“卓玛老师不要在意,这边风大,这种事避免不了。”林月摆了摆手,“倒是你们能想到用红领巾拼接国旗的办法,还真是很棒的想法呢。”
卓玛哂笑:“是央金想到的,他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大家凑到一起也就是一面国旗了,上面还有大家的名字,就象征着我们会永远守护着国旗。”
“说得好啊,都是爱国旗、爱祖国的好孩子,以后肯定会大有出息的。”林月毫不吝啬褒奖。
周怀仁乐呵道:“政委,我们以为今年这天气不好,巡诊队就不会过来了呢……”
“一定会来的!”林月肃然,“这可是我们不变的约定呢,除了国旗之外,大家的心意也是要送到来的。”
周怀仁从装国旗的袋子里取出一个纸封:“真是太感谢大家了,每年都想着学校里的孩子。”
“不用客气,钱也不多,都是大家的心意,也就能为孩子们补充点营养。”林月轻耸了耸肩。
李木子的摄像机正对着报纸封着的钱,看上去应该有几万块的样子。
“敢问一下,这些钱……”如果之后需要报道这一幕,还是得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林月解释道:“这是956医院助学角攒下的钱。”
“助学角?”
“嗯,是一个专门的助学账户,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心情好的时候都可以捐一点,积少成多,累积一年,就由我们带过来。这笔钱会分成几份,给墨脱几个条件不太好的学校送过来……对了,周老师,卓玛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西藏日报社驻林芝站的记者李木子同志,她如今是我们巡诊队的随队记者。为了记录墨脱缺医少药的情况,她也是甘冒风险跟着我们过来。”
“李记者,你好。”周怀仁和卓玛连忙招呼着。
“两位老师好……”
握了下手,周怀仁补充之前的话题道:“李记者,你可不知道,从2000年开始,十几年了,林政委他们就没有中断过对我们学校的捐助,我们真的非常感激他们。”
“是啊,从一开始临时凑的几千,到现在的几万,没有一年中断过。真的都是雪中送炭啊,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想办法增加学校的经费,可依然杯水车薪,有了这笔捐资,孩子们这营养要好多了。”卓玛感慨无比,“孩子们也都知道,早上加的鸡蛋牛奶和下午的杂粮点心,就是医院捐的,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身体,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之小周这十几年如一日的辛苦教学,这算不了什么。”林月拍了下周怀仁的肩膀,“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吧?我说过,只要我走一年巡诊路,我都会将钱送到学校来。”
周怀仁重重点头:“我当然记得,当时大家还猜我会在这支教几年就会转业呢。”
“可是你一下坚持了……是十三年了吧?”林月十分的唏嘘。
“十四年了……”周怀仁微笑,“过完年,就第十五个年头了,我快成为部队里最老的兵了……我也说了,只要医院还在巡诊,那我一定会做这件事”
“你真的是超级棒!”林月感佩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