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出,孩子们如同家雀一样叽叽喳喳的,什么样的回答都有。
“音乐就是唱歌……”
“就是哼哼的调子……”
“是拍子,是节奏……”
“是好听的声音……”
张中杰就那样含笑看着孩子们,给足了时间让大家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一直看到有些孩子都跟左近的人热烈讨论着,整个教室里有些闹哄哄的,张中杰才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大家回答得都没什么问题……其实所有能听到的声音,都可以算是音乐,不论是用耳朵听到的,还是用心听到的。”张中杰轻笑,“周老师等下又要说我讲得云遮雾绕的不明白,不知我说的这用心听到的声音,大家能理解么?”
“能!”央金大声应话的样子,在不少摇头晃脑的孩子中显得颇为独特。
“央金,你说下你的理解。”
“是,老师,我刚才拍打了几下树,耳朵能听到啪啪的声响,我又感觉听到了大树爷爷的笑声。”央金说完,挠了下头,有些羞赧。
张中杰点头示意:“感觉得非常好,不过我有些好奇,为什么你心里听到的是笑声呢?”
“因为大叔爷爷一定觉得我们很好笑,啥都不明白,在那瞎琢磨瞎鼓弄。”央金说完又挠了下头。
孩子们哄堂大笑了起来。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在那里认真地观察各种事务的时候,内心却是茫然的。
“央金,你在拍大树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也听到了大树的笑,但我觉得他的笑是因为你亲近了他,让他觉得不孤单了,也因为他看到大家朝气蓬勃,热爱学习,他很高兴。”张中杰眸光轻柔,“这种笑声,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很平和。再搭配着你拍打树干的节拍,就成了一种童趣而快乐的音乐。”
张中杰和央金这么一交流,大家也就明白,什么叫心听到的声音了。
张中杰转身,在黑板上写上了一个问题。
音乐什么时候产生的?
这个问题一出,孩子们齐刷刷地摇头。
别说孩子们,就是李木子和周怀仁他们,也不由开始琢磨。
然后发现,琢磨不明白啊,这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人没工夫思考,小孩又想不出答案。
张中杰在这个问题后面画了两个分支,写上了人类和自然两个分类。
“要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说,按照我们之前说的理论,那从宇宙的起源,有第一道声响出现开始,就有音乐了。”
“可要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就不能这么说了,当然最牛的历史学家或者音乐学家,都无法考察具体的时间。但是我可以告诉同学们,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就比如,古代人们劳动的时候,用来激发彼此动力很有节奏的号子,或者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的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在我们中国古代,音和乐是分开来论的。有一部叫《礼记·乐记》的典籍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我写下来给大家看看……”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文言文啊……”
有学生轻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