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非凡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 第2275章 国术到底应不应该传给外国人(二十九)

第2275章 国术到底应不应该传给外国人(二十九)(第1页/共2页)

其实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陈晋的脑子里就转了几百上千次,都是从木星芯片里查到的华夏电影未来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和漂亮国存在的差距。

现在已经查清楚了,直到2025年,也就是60年后,华夏电影产业可以在一些方面赶上漂亮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上还是不如漂亮国的。

主要差距在历史底蕴、电影公司数量和质量、电影专业院校数量和质量、电影制作技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电影票房市场、支持政策等方面。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华夏电影产业在电影制作技术方面,有些方面赶上了漂亮国,但在历史底蕴、电影公司数量和质量、电影专业院校数量和质量、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电影票房市场等方面距离漂亮国还很远。

也就是在硬件方面,这个只要肯投入,就最容易出成绩见效果的方面,华夏已经快追上来了,但是软件方面,确实是还需要继续努力。

通过观察华夏这六十年走的过程,可以看到,人的问题是最复杂的,也是最容易出现变故的。

如果把华夏电影看做一个孩子,那就必须意识到,一个孩子学坏只需要三天,但是学坏以后要学好,三年都未必可以做到。

而华夏电影这个孩子,确实走过太多弯路了,陈晋现在想做的就是让华夏电影这个孩子少走弯路。

细数华夏电影业从建国开始,走过的弯路还真不少。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任务性作品。?新华夏成立初期,电影行业完全由国家主导,八大电影制片厂(如北影、上影)承担生产任务。这种体制虽保障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经典作品的诞生,但也导致创作自由度受限,艺术表达高度政治化。后来那些年全国电影产量骤降至年均不足10部,产业陷入停滞?。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华夏电影首先是“事业”,而不是“行业”、“产业”,更不是“工业”。事业观念指导下的电影体系根据国家计划运作,可以有效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按照不同电影制片厂的特长,统筹各方力量拍摄出经典电影作品,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行业的角度看,容易形成垄断,缺乏竞争力;从产业的角度看,未形成商业销售体系;从工业的角度看,与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科技革命、媒介革命相对脱节。

二是?市场化转型的阵痛。?改开后,电影行业面临市场化转型的剧烈阵痛。计划经济思维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突出,如1990年代大量制片厂陷入亏损,长影、西影等老牌企业被迫转型文旅项目。同时,代工经济畸形繁荣,深圳翡翠动画等企业承接迪士尼代工,原创能力严重萎缩?。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非凡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ff.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