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元城的铁矿脉勘探报告摆在赵宸案头已有三日。探矿队在城西三十里的黑石山发现了高品质赤铁矿,储量足以支撑工坊十年之用,唯一的难题是 —— 矿脉藏在坚硬的花岗岩下,靠人力开凿,怕是十年也挖不出多少。
“用震天雷炸。” 赵宸在议事会上一锤定音,话音刚落便引来一片反对。
魏平急得直摆手:“大人,那可是花岗岩,比石头硬十倍!震天雷炸敌军还行,炸山?万一炸塌了矿脉,岂不是白费功夫?”
连一向支持他的墨离也面露犹豫:“震天雷威力太烈,不好控制。开山修路,自古都是靠凿子和锤子,稳妥些好。”
赵宸却指着地图上的黑石山:“从兴元城到铁矿,要翻过三座山,修通这条路至少要半年。若用火药炸开山体,开通隧道,再炸开矿脉表层,两个月就能见矿,三个月就能运铁 —— 时间就是粮草,就是兵器,拖不起。”
他转身从格物院带来一叠图纸,摊开在众人面前:“我不是要乱炸,是‘定向爆破’。你们看,在岩石上钻洞,把火药装进去,用黄泥封死,只留一根引线 —— 这样爆炸力就会往岩石内部走,不会四处扩散。”
图纸上清晰地画着钻孔的角度(与岩层平行,避免垂直炸裂)、深度(约为岩石厚度的三分之一)、装药量(根据岩石硬度计算,用小秤称量),甚至连引线的燃烧速度(提前测试过,每寸燃烧时间精确到数息)都做了标注。
“这是算出来的,不是瞎试。” 赵宸拿起一块花岗岩样本,“这种石头的抗压强度是多少,需要多少火药才能裂开,都有公式可算。墨老,让机关部按图纸做‘钻孔器’—— 用铁制钻头,装在木架上,靠人力转动,能钻进岩石半尺深。”
最终,反对声被压了下去。三日后,黑石山矿区集结了五十名工匠、两百名屯田兵,赵宸亲自坐镇指挥,墨离带着墨家弟子负责操作 —— 他们对机关的精准控制,正好适合这种精细活儿。
“第一组,按标记钻孔。” 赵宸一声令下,工匠们推着特制的钻孔器上前。这工具是墨家弟子的巧思:铁钻头呈螺旋状,固定在两根木杆之间,两人转动木杆,钻头便能一点点旋入岩石,比单纯用凿子快了三倍。
“孔深五寸,直径两寸,必须垂直于岩层表面。” 墨离拿着矩尺逐个检查,“误差超过一分的,重新钻!”
钻孔花了整整一日。当五十个深孔在花岗岩上整齐排列时,连最怀疑的魏平也忍不住点头:“看着倒像那么回事。”
次日清晨,装药开始。赵宸亲自称量火药,按 “硝七磺一炭二” 的改良配方(比军用震天雷更稳定,威力稍弱,适合工程),每孔装入一两三钱,不多不少。
“用牛皮纸包好,塞进孔底,切记不能压实。” 赵宸叮嘱道,“然后填黄泥,要捣实,至少填三寸厚 —— 这是‘聚能’,让火药的力量都往岩石里走。”
墨家弟子们手稳心细,填黄泥时用特制的木杵一点点捣实,连赵宸都挑不出错。最后,他们将浸过桐油的麻绳引线(燃烧稳定)插入药包,露出孔外寸许。
“所有人退到百丈外的掩体后,拉好警戒绳,任何人不得靠近!” 赵宸下达最后指令。士兵们用红旗圈出警戒区,远处的山坳里,二十辆推车已准备好,只等炸开后运碎石。
赵宸亲自点燃导火索。十几根引线同时冒出火星,“滋滋” 作响,像一群吐信的蛇。他转身狂奔,跃入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