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大梁军的军营隐没在浓稠的黑暗里,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四周静谧得有些压抑,偶尔传来的巡营声,在这死寂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与此同时,临安城内一处隐蔽角落,张浚神色冷峻,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突围行动。
他迅速将愿意追随赵构离去的官员分成四路,低声而果断地吩咐道:“各位务必小心,待城门打开,在外围士兵的掩护下,立刻出城。记住,不可慌乱,一切行动听指挥!”官员们纷纷点头,虽面色紧张,但眼神中透着决然。
随后,张浚又看向定武军与建武军的精锐将士,这些身着重甲、手持利刃的士兵们如同一座座沉默的雕像,在夜色中散发着坚毅的气息。张浚微微颔首,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许:“将士们,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务必全力掩护陛下与各位大人安全出城。”士兵们无声地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用行动回应着这份嘱托。
随着张浚一声令下,突围行动正式开始。负责城门的士兵迅速打开临安四门,一时间,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官员们在士兵的重重保护下,分四路有序地冲出临安城。黑暗中,队伍如四条黑色的游龙,向着城外潜行。
赵构骑在骏马上,神色凝重。张浚没有安排赵构同史浩一同出城,他看着周围忠诚护主的将士,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夜,注定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而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队伍小心翼翼地前行,尽量避免发出过大的声响,以免惊动大梁军。然而,寂静的夜仿佛暗藏着无数双眼睛,每一丝动静都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宛如在生死边缘徘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每一个人都紧绷着神经,等待着未知的挑战与命运的裁决。
“张爱卿,我等何时出发?”赵构看着大开的城门,心急如焚,语气中满是焦虑。
“陛下,待城外大梁军开始围剿,我等再趁乱出城!”张浚压低声音,有条不紊地解释着自己的计划。原来,他是以那四路官员为诱饵,试探大梁军是否在此设下埋伏。若城外没有异常,他们便即刻动身;若大梁军有所行动,他们也能趁着敌军围剿的混乱局面,寻找机会突围而出。
赵构听后,微微点头,正欲开口夸赞张浚办事稳妥,城外却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紧接着,远处灯火通明,映照得夜空如同白昼。显然,大梁军察觉到了出城的队伍,已然展开围剿。
“陛下,机会来了!”张浚目光如炬,迅速做出判断,“将士们,随我护陛下出城!” 随着他一声令下,定武军与建武军的精锐将士们立刻簇拥着赵构,朝着城门疾驰而去。马蹄声如雷,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惊心动魄。
出城后,只见城外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大梁军如潮水般涌向那四路突围的队伍,刀光剑影闪烁,局势一片混乱。张浚眉头紧皱,在混乱中迅速观察着战场形势,寻找着突围的方向。
“往那边!”张浚抬手一指,带领着队伍朝着大梁军防守相对薄弱的区域冲去。将士们奋勇向前,与阻拦的大梁军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间,血花飞溅,喊杀声震得人耳膜生疼。赵构身处队伍中央,紧紧握着缰绳,脸色苍白,但眼中仍透着一丝坚毅。
在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下,他们终于在混乱中撕开了一道口子,成功突出重围。然而,身后的喊杀声依旧未停,大梁军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们。张浚深知,此刻还远未到放松的时候,必须尽快带领众人摆脱追兵,找一处安全之地暂避锋芒。于是,他扬鞭策马,带领着队伍在夜色中向着远方疾驰而去,留下一片战火纷飞的战场,和那逐渐远去的临安城……
赵构见他们好不容易杀了出来,紧绷的神经刚想放松片刻,却不想,前方突然又有大梁军如鬼魅般杀出。夜色中,敌军的身影影影绰绰,刀枪反射着寒光,如同一堵冰冷的铁墙横亘在他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