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没想到,这好名声来得如此迅猛,如此热烈。
当天下午,村里那个除了通知交公粮、丢孩子之外基本不响的破喇叭,突然哇啦哇啦地叫唤起来。村支书带着明显激动和炫耀的腔调,把徐大志要出资修路、招募村民初五后上工、工钱照给、优先贫困户的消息,翻来覆去广播了三遍!
这一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
整个袁家村,像是一瓢冷水泼进了滚油锅,瞬间炸开了花!
“听说了吗?徐大志要出钱给咱修路!”
“还发工钱!一天好几块呢!”
“优先贫困户?哎呦,那我得赶紧去村长家报名!”
“啧啧,袁翠英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生了这么个有出息又仁义的儿子!”
“以前还真没看出来,徐大志这小子这么仗义!”
议论声、赞叹声,如同腊月里的西北风,瞬间刮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不少人当下就撂下家里的活计,小跑着往村长家去登记,生怕去晚了名额就没了。
而这股热浪,最先扑向的,就是徐大志家那座刚刚翻修没多久的青砖大瓦房。
徐大志刚回家喝了碗水,就听见院门外人声鼎沸。他娘袁翠英,一个平日里因为家穷没少受白眼、习惯了低头走路的农村妇女,刚想出去看看自家菜地,院门一开,好家伙,差点被门口的人群给推回来。
“翠英姐!你可出来了!”
“三姐,你养了个好儿子啊!咱们全村都沾你家的光啦!”
“大志真是这个!”有人翘着大拇指,几乎要戳到袁翠英脸上。
“这点鸡蛋,自家鸡下的,你千万别嫌弃!”
“这白菜水灵,您拿着!”
“俺家做的芝麻糖,给孩子们甜甜嘴!”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个院门堵得严严实实。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得过分的笑容,手里拎着、怀里抱着各式各样的东西:一小篮子鸡蛋、几块油汪汪的腊肉、甚至还有人给了一只鸡……这些村里人不由分说,把这些东西往袁翠英怀里塞,往院门里放。
袁翠英一开始完全懵了,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脸上的皱纹都因为惊愕而舒展开来。她这辈子,啥时候受过这种待遇?
往常出门,能不被人指指点点就算烧高香了。可今天,她简直成了戏文里的王母娘娘,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耳边全是奉承话、感激话,怀里转眼就堆满了各色礼物,人们簇拥着她,仿佛她脚下踩着的不是坑洼的泥地,而是七彩祥云。
徐大志站在屋门口,隔着窗户看着这一幕。老娘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先是茫然,接着是难以置信,最后,竟然焕发出一种他多年未见的、带着光彩和局促的喜悦。
袁翠英被众人拥着,一路往家走,沿途还有人不断加入这送礼的队伍,简直像是得胜归来的将军,在接受子民的夹道欢迎。
看着老娘那既高兴又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看着院子里越堆越多的“心意”,再看看窗外那些热情得有些异样的面孔,徐大志心里刚才那点做了好事的舒坦劲儿,慢慢沉了下去。
他点着一根烟,猛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能送来鸡蛋白菜,明天会不会就有人来借钱?今天夸你是活菩萨,明天要是哪点没满足他们,会不会转头就骂你为富不仁?
这修路的锣鼓才刚刚敲响,往后这戏,该怎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