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电子集团总厂忙得热火朝天,装配线上,一台台彩色电视机像列队的士兵,挨个儿经过工人们的巧手。车间的广播里正放着《春节序曲》,可机器的轰鸣声差点把它盖过去。
徐大志站在三楼的走廊上,俯视着忙碌的生产车间,手里捏着刚刚统计出来的生产报表,眉头皱成了个“川”字。
“徐董,这个月的订单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赵宏擦着汗跑过来,“三条生产线连轴转都赶不及啊。”
“知道了,”徐大志把报表卷成筒状,轻轻敲打着栏杆,“你通知财务,这个月全厂加班费提高百分之十。”
“可是原材料库存只够维持半个月了,财务科那边说......”
徐大志摆摆手,没让赵宏继续说下去。他心里明镜似的——厂子发展得太快,材料眼看就要断了,得多备一些原材料了。
徐大志转过身,对王明德苦笑道:“王主任,你看,咱们现在生产是越来越忙,就像是推着石头上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忙是好事呀,”王明德看了听了,露出满意的笑容,“行里刚开完会,今年的信贷政策又收紧了,但徐老板这边生意这么好,我们可以特别考虑的。”
“王主任,不瞒您说,我们厂现在的发展势头很好,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了。就是这资金方面......”徐大志给王明德斟满酒,“所以我们想在你那边申请三百万的贷款额度。”
王明德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三百万?徐老板,你这胃口不大啊。”
“王主任,您听我解释,”徐大志往前倾了倾身子,“我们在其他行也有贷嘛……当然,是为了准备新建一个数字化车间,引进岛国最新的生产线。到时候,产能至少能翻一番!而且我们测算过,三年内就能回本......”
王明德放下茶杯,笑了:“徐老板啊,照理呢现在银行政策收紧,上面三令五申要控制贷款规模。你们厂已经在其他行贷了八百万了,再增加三百万,风险是太大了。”
徐大志深吸一口气,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材料:“王主任,这是我们厂的最新财报。去年我们的利润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员工人数从一千五百人增加到两千一百人。光是去年一年,我们就给兴州市缴纳了二百多万的税款。”
濮真豪适时接话:“是啊王主任,我们厂现在养活了两千多个家庭。要是因为资金问题耽误了发展,那影响的可不只是厂子本身啊。”
王明德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徐大志见状,继续加码:“王主任,您想想,要是新车间建成了,我们至少还能再提供五百个就业岗位。现在城里待业青年这么多,我们这也是为市里分忧啊。”
“三百万是吗?”王明德突然打断了徐大志的话。他实在听不下去了,再让徐大志说下去,自己都快被说成阻碍兴州经济发展的罪人了。这小麦电子总厂两千多员工,背后两千多家庭,几千人的生计,好像不批这笔贷款就全是自己的责任一样。
徐大志愣了一下,赶紧点头:“是的,三百万,只要有这三百万,我们......”
“不要说了,我批了。”王明德摆摆手。
“啊?”徐大志和濮真豪同时愣住了,他们准备了那么多说辞,这才刚开了个头呢。
“我说不要说了,我批这三百万的贷款,”王明德又重复了一次,“不就是三百万嘛,既然你敢承担这个风险,我就成人之美。不过徐老板,你可记住了,背上这三百万的负债,将来新车间要是没达到预期,或者赔了钱,这责任可得你自己扛。”
王明德盯着徐大志的眼睛,语气严肃:“但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还关系到小麦电子厂两千多员工的饭碗。这背后是两千个家庭,几千口人的生活。你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得掂量清楚了。”
徐大志重重地点头,神情坚定:“王主任,您放心,我明白。我徐大志向您保证,一定带着这两千多工人闯出个名堂来。说不定用不了一年半载,我们厂就能给兴州城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王明德盯着徐大志看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点头:“好,我信你。对了,城西那两个企业要是真能合资进来,我还可以给你增加抵押贷款的额度。”
徐大志心里乐开了花,这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正是时候!